当前位置: 红麓网 > 湖南党校数字报

田建龙:挺纪在前“治未病”

来源:《湖南党校》报 时间:2025-01-24 21:37:35

编者按

《湖南党校》报(第180期)刊登湖南省委党校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田建龙的文章《挺纪在前“治未病”》,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理论,《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主张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古代名医扁鹊认为他长兄医术最好,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其仲兄次之,治病于病初之时;他自己最弱,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治未病”是“治已病”的更高境界,未雨绸缪,防于未然。治病如此,治党管理教育党员干部亦如此。

01“治未病”需明纪在先

“祸患常积于忽微。”腐败如病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挺“纪”在前,就要深入研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逐字逐句、逐章逐条学习中,明晰党的纪律规矩内涵,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常用党规党纪进行“政纪”体检,剔除腐质,筑牢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培育令行禁止的规矩意识。纪检部门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充分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政治监督和群众监督,对暴露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露头就打,精准执纪。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

02“治未病”需抓早抓小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无数案例证明,党员干部腐化蜕变往往有一个过程,决不能对小错视而不见,等犯了大错再“算总账”。用好“谈”的方式,推心置腹真正触及灵魂。找准“麻筋”“痛点”,真正触及谈话对象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及时核查谈话结果,以谈示警,以谈促醒。推进“批”的深度,在辛辣中传递关怀温暖。把公开批评和个别提醒结合起来,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把指出问题和提出改正建议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突出“常”的效果。一次红脸出汗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坚持把运用第一种形态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抓手,看见苗头就提醒、听到反映就过问、存在问题就处理,抓早抓小、不等不靠,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03“治未病”需抓住关键

“治未病”须抓住关键,有的放矢、细处用功。从“三重一大”关键事抓起。精准监督“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相关议事决策制度不完善,议事决策权限设置不清晰、不合理,以及会中议事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压缩领导干部利用手中资产、项目、资金及人事权力交易寻租的可能与风险。从年轻干部群体抓起。切实抓好年轻干部的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思想和工作动态,特别是警惕年轻干部沉迷于网络游戏、奢侈消费等问题,发现苗头及时提醒纠正,切实防范“成长黄金期”变为“贪腐危险期”。从严肃民主生活会严起。对用建议代替问题、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不足等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查摆问题不到位、剖析原因不深入等问题坚决推动整改,切实发挥好民主生活会全面“政治体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