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红麓融媒体推出《学〈条例〉·谈落实》专栏,展现全省党校系统以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指导,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本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二级巡视员刘国庆的文章《磨砺创新强本领 强基固本提质效》,以飨读者。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直接关于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条款只有两处且未作大的修改。一是第五条第五款: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国家批准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内开展学位研究生教育;二是第二十四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依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以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管理。另外,《条例》中关于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多处新表述、新要求,也为我们推动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立足党校初心,明确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定位
《条例》明确指出,开展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非省级党校的“必选动作”,而是党中央赋予有条件党校的一项特殊使命。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深刻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办学位研究生教育?
我认为,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履行“为党育才”根本职责的题中之义,更是推动学科发展、涵养学术队伍、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引擎。
首先,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党育才”使命的深化拓展。《条例》将“为党育才”写入总体要求,学位研究生教育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根正苗红、忠诚可靠、全面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其次,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熔炉。导师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教学相长,能够有力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的双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从入职到成长为教学名师,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是其学术历练、教学锻炼和专业训练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最后,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学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平台。借助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平台,能够有效加强校内教师之间以及与校外学界的学术交流,凝聚共识、激发创新。这有助于推动党校教师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持续提升各学科专业的学术影响力与话语权,为深入研究和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支撑、学术支撑和学科支撑。
聚焦关键环节,奋力谱写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过二十年的积累,湖南省委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站在了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紧扣中心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优化学科布局强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将学科学位点建设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学科体系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要集中资源,重点做强“马”字号、“党”字号等优势特色学科。同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构建起一个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学科体系。
完善机制激活力。强化研究生部的统筹管理与服务职能,持续优化从招生、培养到学位的全链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晰研究生部、培养单位(教研部)和导师“三位一体”的权责边界,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将导师的育人成效与职称评聘、绩效奖励等直接挂钩,充分激发各培养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工作活力。
深化改革提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用好“湘江大讲堂”“共享课堂”等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组织方式。要大力营造崇尚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引导师生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提升理论研究的学理深度。狠抓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强化宣传优生源。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要着力消除社会上“党校只有干部培训”“党校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等认知误区,全面展示我校的办学实力与培养特色,提升学位研究生的社会美誉度和吸引力。同时,进一步优化招生选拔机制,科学设计招考环节,严把考生的政治关、品行关、学术关,确保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提升素质打基础。研究生部必须保持担当有为的精气神,系统学习,潜心研究,苦练内功。锤炼严实作风,摒弃惰性思维,破除惯性依赖,拓宽视野,砥砺前行。落实高标准办学要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在实干中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为研究生培养提质增效提供过硬能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