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红麓评论》是红麓融媒体重点打造的理论评论栏目,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设置主题,直面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干群关心期盼。本期主题为“自我革命”。今天刊发湖南省委党校2025年秋季学期县处级干部进修三班学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邝祝芳的评论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自我革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基石》,以飨读者。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深刻论断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指明了根本方向。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要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其关键在于师生共同践行一场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内容的自我革命,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回答的重大问题、提出的实践要求、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及时转化为具体政策、具体任务、具体措施,使研究生从“文献里的学者”蜕变为“现实问题的解题者”。
问题意识的革命,从“文献驱动”到“实践导向”
立足实践沃土,确立解决真问题的“实践导向”。当前,研究选题往往源于文献缝隙而非现实需求,这导致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之间存在脱节风险。这要求研究生培养过程实现两个转向:一是问题发现的场域从“电子文献”转向“实地现场”。通过深入的社会调研、岗位实习、国情省情考察,让研究生亲身感受发展的脉动与真切的诉求,从源头上保证研究的“烟火气”与“时代感”。二是问题筛选的标准从“学术增量”转向“实践价值”。在论文考核中应赋予“现实意义”更高的权重,不仅要问“理论上有何创新”,更要追问“实践中有何用处”,引导学术研究直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真挑战、真难题。
研究方法的革命,从“单一范式”到“综合治理”
打破学科壁垒,倡导跨学科的“综合治理”。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已难以应对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复杂系统性问题。其核心在于研究生的两个“工具箱”:一是强化“问题导向”的范式融合。面对具体的现实问题,不能仅停留在技术效率的测度,而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乃至伦理学的视角,分析其利益博弈、制度障碍与风险伦理,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二是推动“团队协同”的科研实践。鼓励并设计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科研项目,让研究生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创新火花,从而培养其系统性思考与协同作战的核心能力。
目标价值的革命,从“追求论文”到“服务人民”
重塑价值追求,筑牢“服务人民”的学术初心。最深层次的自我革命,在于为学术研究树立清晰的价值坐标,从根本上校正人才培养的航向。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价值引领上,要树立“人民至上”的鲜明学术立场。引导研究生深刻认识到“为谁研究、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将个人科研思考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二是评价机制上,要构建“贡献导向”的多维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倾向,将社会服务成效等纳入学术评价,鼓励研究生追求那些不仅能写在纸上、更能惠及于民的“接地气、有温度”的学术成果。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要求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进行一场全方位的自我革命。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实践的布道者、价值的塑造者。唯有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方能培养出心怀“国之大者”、矢志“服务人民”的时代栋梁,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最坚实的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