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湘评论》2025年第19期刊发株洲市委党校(株洲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李佳欣的文章《力促“金种子”在湖南结出“金果子”》,红麓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将创业的大学生生动地比喻为“金种子”,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立足新发展阶段,应在精准育苗、导师赋能、政策创新、孵化体系升级以及文化浸润五大维度持续发力,力促“金种子”在湖南结出“金果子”。
选好“金种子”,构建精准育苗机制
建立“3+X”评估体系(“3”即政府、学校、企业,“X”即创业团队各项指标),把颗粒饱满、活力度高的“种子”筛选出来。在政府层面,制定《大学生创业白皮书》,建立重点孵化项目库,定期征集、更新、发布优质创业项目,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大学生早餐会等活动,把“金种子”选拔出来。在高校层面,开设创新创业班,严格把关招生对象,培育、选拔创业“种子”。在企业层面,建立“企业需求悬赏制”,由大学生创业团队揭榜,把优质“种子”筛选出来。
配强“导师团”,实施全面赋能计划
组建4种“导师团”,精准辅导大学生创业。组建“产业导师团”,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召集本地企业技术骨干,提供技术产业化指导。组建“创业导师团”,组织企业家、投资人,定期开展讲座、沙龙、路演等活动,提供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指导。组建“政策导师团”,统筹科技、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展“结对帮扶”,提供政策辅导。组建“金融导师团”,统筹金融部门、国有平台公司、银行等专业团队,提供融资指导。
培育“营养土”,推进政策供给创新
丰富政策“工具箱”,优化创业环境。通过修改完善现有政策,实行台账管理、动态更新,升级一批政策。通过探索创业学分银行、弹性学制、商事登记豁免等政策,提供更加灵活的制度保障,创新一批政策。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简化审批流程,实现申请材料网络“实时跑”、数据核验“内部跑”、办事结果“快递跑”,落地一批政策。
建好“温室棚”,推动孵化体系升级
搭建立体化、差异化的孵化载体,从提供基础物理空间向全方位创业服务转变。打造“苗圃式”孵化器,在高职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打造“厂校直通车”,增加实训课堂、项目路演等教学比重,增强“实战能力”。打造数字孵化器,开发创业数字地图,在小程序、App集成政策、场地、供应链资源上,提供在线服务。打造“飞地”孵化器,与资源富集的一线城市创业园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园,“借鸡生蛋”。
营造“生态圈”,实行文化浸润行动
瞄准青年特点,营造氛围浓厚的创业“生态圈”。营造“湖湘味”的“生态圈”,挖掘工业文化历史,弘扬湖湘创业基因,举办“创业故事会”,在媒体开设专栏,选树创业案例,宣传创业故事。营造“青春味”的“生态圈”,用短视频等方式,把政策语言转换为“视听语言”“群众语言”,提升政策宣传的“青和力”。营造“竞争性”的“生态圈”,定期举办“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将优胜选手推荐至国家级比赛,激发创业热情。营造“人情味”的“生态圈”,对失败项目进行复盘,建立择优帮扶机制,创建“二次创业”快速通道,同时探索“创业保险”试点项目,对因特定风险导致的项目终止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