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责主业,注重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力落实,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了党校力量。
突出“三个加强”,做实党校工作保障
01 加强组织领导,用好考核“指挥棒”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坚持党委办党校,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党委书记将党校建设作为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将党校建设纳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统筹部署,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整体部署和规划党校各项工作,研究确立党校年度指导思想、工作方案及工作目标,部署党校工作。坚持将党校相关工作列入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考核内容,并作为院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核促建设、以考核促改进。
02加强队伍建设,下好工作“先手棋”
一是认真落实校领导到党校讲课制度。学校领导全年到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干部读书班上党课20余次;校党委书记陈超为491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讲授专题党课《自我革命——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邀请政府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担任党校“兼职教授”,有力增强了党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业务培训。各二级学院专职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务干事聚焦工作中日常问题和焦点难点,共同讨论研究,提高了党务工作水平。四是聚焦师资培育与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师资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想信念等基础理论课的研究和攻关,着力培育名师好课。
03加强经费投入,拧紧使用“安全阀”
学校党委不断夯实党校办学基础,每年划拨经费,充分保障党校日常运转和培训工作。学校设有党校工作专用办公室1个,党校培训专用多媒体会议室4个、党校培训专用教室10余个,党校实践活动室7个。电脑、打印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各种器材配套齐全,满足了办学需要。同时,学校建立了从预算安排到拨付、支付、使用、绩效评估的全流程监控机制,实现全程可追溯,动态掌握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拧紧了经费使用“安全阀”。
抓实“三项举措”,提升党校工作水平
01精抓教育培训,方法手段有创新
学校党校始终秉持“大规模、多角度、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培训理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在党校、分党校开展集中党性教育的同时,结合学校重大活动、专题学习教育,开展日常的养成性教育。二是坚持教师传授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立学习专栏,搭建党校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员自觉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三是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先后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班开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课程,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2次。四是坚持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校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探索,督促教师走访调研,加大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坚定理想信念,点燃青春梦想——杨得志故居陈列馆“大思政”情景故事课》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六个必须坚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等8个课题立项省级课题。学校师资库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在高职高专组课程竞赛中斩获省级特等奖。
02 重抓资源拓展,培训质量有提升
一是“走出去”。为应对干部培训的需求,组织教职工赴浙江大学开展主题教育集中学习,走进嘉兴南湖,实地探访革命起航地,领悟伟大的“红船精神”。二是“请进来”。邀请省委教育工委领导、湖南工业大学专家、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等来校授课,助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三是“借好力”。对标《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等文件要求,借助“学习强国”、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等平台课程资源,对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开展集中培训、自主学习,提升培训实效性和影响力。
03细抓日常管理,常规工作有亮点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为全年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坚持精准施训。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轮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全年共计安排各类省级培训7次,共27人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067人次;组织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2期,培训党员发展对象258人次;组织预备党员培训班2期,培训预备党员268人次。三是强化过程管理。把好动员关,在培训前召开党支部书记、党务干事筹备会,梳理工作全流程,明确责任到位。把好考勤关,制定严密的学习要求与评分制度,切实保证学员上课效率。把好考核关,建立教学考核、反馈、总结制度和党校结业考核办法。把好质量关,做到理论学习、专题党课、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相结合。红网时刻新闻、华声在线株洲频道等多次报道学校发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了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深化“三个融合”,确保党校工作成效
01推动党校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党校将党史文化融入校园内长廊、会议室、教室等不同场所的建设,利用各种元素营造红色学堂氛围,打造了“党建公园”等一批富有党校特色的文化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最美笔记”“优秀心得” 评比活动,激发学员们在党课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员们重读《雷锋日记》的经典篇章,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深刻领会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共读红色经典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党校携手各党支部先后多次组织学员分赴韶山、醴陵渌江书院等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学员们感受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淬炼。党校红色文化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最具集聚力量、催人奋进的重要部分。
02推动党校工作与社区基层治理相融合
学校与当地街道社区成立了党建联盟,党校与街道党建工作站联合组建了“社区党建学院”,与社区建立了“校地联合育人共同体”“实践基地”等,创新了育人模式。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先后邀请街道党建工作站站长、社区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使学生了解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功能,以及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校与社区联合举办经典诵读、廉洁文化宣传等党性锻炼活动;组织学员定期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工作,构建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党建共同体。
03推动党校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融合
党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利用课程资源丰富的条件,积极选派党校教师指导安仁县渡口乡深塘村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2021年以来,学校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和党校优秀教师坚持入村讲党史、讲理论、讲政策、上党课,提高村干部、党员政治素养,帮助选优训强村干部队伍,培养村级后备力量,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得以显著提升。深塘村党支部不仅顺利摘掉“软弱涣散组织”帽子,还于2022年成功创建郴州市基层示范组织,2023年获评“郴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