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以入选全省首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化党校与基地联建联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抓实基础保障、创新方法手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优化工作机制,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
完善工作体系。调整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党建重点工作和每年工作要点,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党校、分党校建设,同时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基地管理办公室,联动全校34个二级党组织及分党校,构建“基地承接、项目委托、突出特色、确保质量”工作体系。各二级党组织、分党校和相关部门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自身优势,承担专题培训任务,既发挥了基地的统筹作用,又调动了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构建完善了“大培训”工作格局。为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学校还特别重视培训好“做培训的人”,每年开展专职组织员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轮训等,锻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务干部队伍。目前,大部分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既是组织开展“分众化”党员教育培训的行家里手,又是党课、“微党课”的主讲专家。
打牢工作基础。党员教育培训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基层党建互相融合、互为基础。学校通过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支部整建提质,夯实基层基础,为党员教育培训赋能增效。一方面,严密基层组织设置。推进按专业或科研平台等设置教师党支部,按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87个教师党支部实现党建、业务“双带头人”全覆盖,12人入选全省“双带头人”标兵,10个教师党支部入选省、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推行学生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机制,由优秀青年教师或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锻造党员教育管理的“铁营盘”,强化师生交流互动,“第一书记”配比达92.2%,为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为抓手,构建“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工作体系,立项基层党建特色项目、评选党支部特色工作案例和创新案例,推行“党建开放日”活动,促进党建和各项业务深度有效融合。多个二级学院和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丰富的载体。
注重分类施训。湖南师范大学是中组部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单位和改进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单位。结合这两项重点工作,学校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分群体针对性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以系统思维将培训贯穿大学生党员成长全过程。学生进校后,由各二级党组织实施入党启蒙教育,校党校统筹、各分党校实施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校党校集中安排开展发展对象培训和预备党员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超1万人次。在此基础上,为破解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学校创新工作举措,在学生党员毕业离校之际,开展专门的离校前培训,校院领导为毕业生党员主讲“毕业党课”、赠送“红色锦囊”。从2022年起实施的“毕业党课”活动,已逐步成为学校党员教育品牌,得到各级媒体广泛点赞和广大毕业生党员好评。积极开展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专项研究,构建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四专”模式,实现台账式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该工作模式入选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案例,并受到中组部《组工信息》推介。
抓实基础保障,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支撑
建强师资队伍。坚持以“兼容并蓄、突出优势、共建共享”理念打造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一大批专家学者长期活跃在校内外、省内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战场,发挥着巨大作用。学校党校、基地从党员教育培训要求和特点出发,精选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公共管理、心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公文写作等十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打造了一个拥有近百名主讲教师、名师云集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开展校领导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集体备课活动,打造了近10个课程专题,构建了“六学联动”教育体系,得到省委主题教育简报推介。与此同时,充分整合校外师资,稳定了一支来自中央党校、教育部、国内高水平大学、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党校、省委教育工委党校等的高水平名师队伍,不定期邀请来校授课,优化党员教育师资结构。
做精课程品牌。高质量课程是高水平培训的保证。学校长期重视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构建了拥有70余门主干课程,编制科学、体系严密、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库。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理论创新与永恒价值》《向湘籍老一辈革命家学党性修养》入选全省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目录,列入全省党性教育课程库。特色“音乐党课”《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从“西部放歌”到“一个都不能少”》得到校内外参训学员高度好评。由党委组织部团队开发的《大学生党员如何过好组织生活》情景模拟教学课程,先后在湖南韶山干部学院承办的全国大学生新党员示范班、道县陈树湘“绝对忠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承办的全省大学生党员示范班等讲授,得到共产党员网专门报道。
创新方法手段,增强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创新培训模式。为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实效,学校持续不断加强探索,构建了以会代训、现场观摩、情景教学等新型培训模式。如为了让基层党务干部完整准确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党委组织部将学生党支部接收新党员大会现场变为教育培训会场,先后多次组织全校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观摩学习,按照接收新党员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观摩、一个程序一个程序讲解,既对党务干部进行了高度可感的业务培训,又对学生党员进行了党务知识和党性观念的教育。推行“党建开放日”活动,鼓励全校基层党支部向其他党组织开放党课课堂、实践阵地、研讨空间等,实现基层党建特色向培训资源转化。
强化信息化应用。依托学校“智慧校园”,不断推进网络培训体系建设。2022年,学校安排专门经费,搭建了本地化网络培训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目前,建成了包括自主开发课程、整合的网络课程等在内的课程资源数据库,每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班通过线上学习模块集中收看网络直播1万人次以上,基层党支部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的“一片”进行网络点播年均达到10万多次。通过网络平台应用,实现了在线考试、在线研讨、党员培训电子档案等功能,强化了培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拓展平台载体。学校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抓手、以示范带动为目标,积极探索开展区域化党建共建,通过实施党建共联共建、党员共育共管、资源共享共用,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平台载体。相继组织实施全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培训、全省本科高校党员教育培训骨干示范培训、大学生党员赴街道村社区挂职锻炼、高校名师团进社区讲党课、建立师生党员志愿岗等一系列示范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学校将大学生党员、团员培育的重要阵地“红色论坛”办在学堂坡社区,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构建了区校德育共同体,得到《光明日报》推介和共青团中央点赞。2021年以来,受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委托,学校为街道完成了新任村支两委的轮训,采用“主——分会场”方式完成了全街道近千名党员的集中轮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