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群团工作

由“浙”来“湘”遇“青麓” 从“学”到“用”炼“真金”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2-11 17:03:48

“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解”,是我第一天到湖南省委党校参加座谈会时老师们提出的目标,也是校领导在“青麓计划”三期开班动员会上给学员们提出的要求。四个多月来,我始终以这一目标为导向,在“青麓计划”的学习中汲取智慧,在业务部门的实习中锤炼本领,努力做到以“四力”之矢去射“四能”之的。

用“增脑力”之矢射“遇事能解”之的

正如海涅所言,“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模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因素。对标“遇事能解”的目标要求,我学习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解锁新思路,努力成为“智多星”。

我尝试运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外”多维思考方法和“第一性原理”等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第八次集中学习中,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为切入点,尝试借用新的思维方法激活理论学习,探究出以“四个贯通”构筑理论学习的“点线面体”。这一次学习交流是我运用新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让我学会用转换思维这一破局良方,使难题迎刃而解。

用“增言力”之矢射“开口能讲”之的

“毛遂自荐”和“三寸之舌”是两个家喻户晓的成语,都讲述了毛遂先生的故事。若没有能言善辩的能力,“毛遂自荐”只会是王婆卖瓜的自卖自夸,难以造就“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千古佳话。对标“开口能讲”的目标要求,我进一步学习了语言表达,增强了言力,刻苦锻炼“三寸舌”。

在“青麓计划”学习中,我有幸作为学员代表进行讨论交流3次,专题发言1次,这些研讨发言都离不开导师及各位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实践能出真知,学习亦能获真知。在四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到师资培训班跟班听了8节课程,学到了省委党校教师向市州党校教师倾囊相授的授课技巧;在中青三班跟班听课20余节,学到了省委党校老师向学员授课的讲课思路,记录了70多页的手写笔记。这段时间的学习与锻炼,增强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助我练就“开口能讲”的“嘴上功夫”。

用“增笔力”之矢射“提笔能写”之的

毛主席曾说“革命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强调了笔杆子的重要性。对标“提笔能写”的目标要求,我进一步学习了公文写作,增强了笔力,着力练就“笔杆子”。

“青麓计划”三期的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集中学习都是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公文写作的技巧展开授课。通过学习,我对如何提升文笔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随后的实习中,我尝试运用所学于具体工作中。在相关部门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书写了新闻通讯、开课词、开班致辞、亮点案例、工作计划、发言稿件、对策建议等文字材料,累计1.6万余字;整理了3本资料汇编,累计13万余字。这段时间对文字写作的学习和练习,增强了我的文字书写能力,助我练就“提笔能写”的“手上功夫”。

用“增脚力”之矢射“问策能对”之的

毛主席曾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对标“问策能对”的目标要求,我进一步学习了调研本领,增强了脚力,努力沾染“烟火气”。

在第十一次集中学习中,我听到了4位选调生讲述自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里,我领悟到了“书卷气”与“烟火气”互促互进的连接点,就在于领导干部的“脚力”。在中青三班跟班期间,我参与到长沙县青山铺镇的现场教学。当我听完刘少奇同志在天华蹲点调查18天的故事,重走刘少奇同志天华调查的山路时,更是深深体会到了俯下身、弯下腰、走下去调研所具备的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这段时间的基层调研,增强了我下马观花、脚沾泥土的能力,启发着我未来要多行千山万水、多访千家万户、多听千言万语。

悠悠四月余,缓缓归时矣。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青麓计划”的学习,非常感谢这四个月以来湖南省委党校给我大至工作内容的精心指导、小至生活起居的悉心安排。虽然我这一浙大学子在湖南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但是浙湘的交流、高校与党校的互动前景广阔。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同行,谱写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新篇章。

下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