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洒进求是厅,九月的省委党校弥漫着书香与求索的气息。9月25日上午,“青青工程”学员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关于公文处理艺术的深度对话——省政府办公厅文电处处长石罡受邀而来,为青年干部们解码《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带领大家探索“笔尖上的制度之美”。
公文之魂:以“性情”承治国之责
石罡以公文文书历史沿革中的政治基因为切入点,从中国古代的行政记录延伸至当代公文体系,系统梳理公文作为治国理政之重要工具的历史脉络。他提出每一篇公文都是“性情之作”,特别提及公文承载的政治性与思想性特征,要求公文内容需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发挥传达指令、沟通联系等核心作用。清晰的讲解和独到的观点让学员们认识到公文应严谨、规范、准确地反映工作实际。
行文破局:闯“四关”塑公文专长
闯好公文处理的“四关”,方能让笔下有乾坤。石罡结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的具体规定以及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公文处理总结为四道关卡:
“行文规则关”是生命线。“未经授权不得行文、不可越级行文、报告不可夹带请示事项、请示应当一文一事……”条条规则如同精密齿轮,保障着行政机器的顺畅运转。
“体例格式关”是门面担当。石罡详细为大家讲解决定、决议、通告等不同文种的区别、适用范围和情形,“函用于点头之交,意见可上通下达”,学员们笑称为这是公文界的身份识别。
“政策法规关”不容闪失。文件制定的主体不能超越机关法定权限,公文发布应当严格遵守规定程序,公文内容不得违背党的思想路线、法律法规。这些规定如同警钟,警示着青年干部笔下的分寸与边界。
“语言文字关”彰显功力。公文语言文字应当准确、简洁、庄重、规范,当讲到语言文字表述不规范,常见语病与歧义句时,不少学员在讲义中做好“雷区”标注。
实战解码:从纸上规则到手上功夫
专题辅导遵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规定,现场解剖“经典案例”的格式瑕疵:版头要素缺失、标题层级混乱、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附件标注模糊……“原来一个圆括号的使用都很有讲究!”学员李超感叹。
青青赋能:公文之基夯实履职根基
专题辅导对《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为“青青工程”的学员们上了一堂扎实的业务课。
主持此次活动的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成庆虹说,公文规范不仅是形式要求,更是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体现,青年干部要增强按规矩办事、按制度执行的意识和能力,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工作。
“青青工程”学员魏依感慨:“这次培训非常务实,授课中提到的每一‘关’都是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或出错的环节,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规范要求落实到每一份文稿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