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条例》精神入脑入心?怎样用行动回应“青年何为”的时代提问?近日,在省委党校“青青工程”一场专题学习研讨中,大家围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这场“学条例、明方向、担使命”专题研讨,别出心裁地采用“1+2+1”闭环机制——即“1位主发言人领学+2位青年学员结合岗位提实践举措+1位嘉宾点评明方向”。一环扣一环的设置,让学习不再只是“听讲”,而是变成了大家一起“思考”和“行动”的过程。大家在学中思、在议中悟,一起寻找将《条例》精神落到实处的青春答案。
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4位青年代表重点发言,从《条例》解读、教学实践、学员管理、教师成长等维度分享感悟;8位青年学员结合自身职责,提出具体落实建议;3位嘉宾精准点评指导,形成“领学—践行—赋能”完整学习链条,推动《条例》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公务员培训部副主任兰辉从“为何学、如何学、怎么用”三个层面破题。他谈到,《条例》是党校工作的“根”与“魂”,青年党校人需破除“看客心理”,将《条例》要求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责任清单”。随后,两位青年学员结合培训管理工作补充发言,提出“建立《条例》学习打卡清单”“开发培训流程AI智能体”等实操举措。教务部副主任邓迎春在点评中分享学习《条例》的“三大法宝”:精准抓住关键词、逐字逐句反复悟、深读权威辅导书。要将“学条例”与“干工作”深度融合,把《条例》精神贯穿工作各环节、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
“教学工作要紧扣《条例》‘主业主课’要求,让理论教育‘活’起来、党性教育‘实’起来。”教务部李虎子以教务工作实践为切入点,围绕《条例》中“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求,分享了优化课程设计、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建强师资队伍的具体做法。两位青年学员结合课程研发经历“支招”,提出“开发‘理论+案例+现场’融合式课程”“建立跨部门备课协作机制”等建议。业务指导与信息化部副主任芦斌斌点评时肯定了精准化培训思路,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AI技术在课程评估中的应用,让教学质量评价更科学、更高效。
“学员管理要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把‘严’的要求落细落实。”湖南韶山干部学院蒋乐以学员管理为核心,解读《条例》中“从严治学”的新内涵,复盘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红色熔炉”质效待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学员全周期管理清单”“建立与派出单位双向反馈机制”等改进方案。两位青年学员结合带班经验,提出“用红色故事融入日常思想教育”“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学风动态跟踪”等举措。芦斌斌点评时提出学员管理要兼顾“政治高度”与“实践温度”,可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能,让严管与厚爱相得益彰。
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肖维围绕《条例》对党校教师的要求,提出“改善教学方式、深化有组织科研、加强调查研究、注重自我提升”的成长路径。两位青年学员提出“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案例转化”等思路。机关党委副书记莫金霞在点评中认为,青年教师要主动拥抱信息化浪潮,让理论研究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并鼓励大家继续深入学习《条例》,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自觉。
“‘1+2+1’模式让《条例》学习从‘被动听’变成‘主动说’,从‘学条文’变成‘谋实践’。”“青青工程”学员蒋叶莎在研讨结束后深有感慨。参与研讨的青年学员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厘清了《条例》要求与岗位工作的结合点,更找到了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