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工作观点

周海平:青年要勇担改革之责

来源:《湖南党校》报 时间:2024-10-25 10:08:52

编者按:《湖南党校》报(第178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中青二班学员、祁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海平的文章《青年要勇担改革之责》。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绘就了气势恢宏的改革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自觉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施工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青年担当。

要锐意进取,当改革促进派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改革是一场硬仗,青年既要有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锐气;又要有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韧劲。一是方向不偏改革是有方向的,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具体改革行动中,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二是锐气不减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然要啃硬骨头、涉险滩。不能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坚决改、大胆试,风险挑战不能阻其行、杂音噪音不能惑其志。三是韧劲不懈改革决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盯准改革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在持续推进改革中,体现青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和政治定力。

要真抓实干,当改革实干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改革是硬任务、必答题,不是做花样文章,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青年要脚踏实地、蹄疾步稳,善于把“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一是调研要实要传承好“传家宝”,结合“走、找、想、促”活动,结合工作所需、群众所盼,带着疑难杂症,尤其是涉及深层次改革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下足“绣花功夫”、扎实“解剖麻雀”,杜绝走马观花、打卡式调研。二是路径要实过河的目标已经明确,“桥”与“船”的问题是关键。要主动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减少“路径依赖”,趟出一条改革新路子,为改革全面顺利推进提供青年智慧、青年方案。三是作风要实推进改革不能喊口号、装样子,不能只挂帅不出征。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躬身实践,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在推进改革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检验作风。

要凝心聚力,当改革施工队

改革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要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青年要勇立改革潮头,敢挑改革大梁,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当好生力军。一是注重系统集成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防止各行其是,又要避免合成谬误。要善于统筹各施工单元、进度节点、要素保障,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确保工程进度不误、质量精品。二是凝聚改革合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让改革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合力。三是突出实绩实效改革能否成功,最终要在实践中检验。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努力完成一批促进发展的改革标志性工程,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让发展质量更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