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党校坚守党校初心,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化“三类协同”、构建“三大体系”,持续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服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党校答卷。
深化“领导—机制—运行”协同,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强化党委统筹,完善党校工作领导架构。学校将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把办好管好建好分党校作为二级党组织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在学员选调、人才培育、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等多个关键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每年党校基本培训班次的培训方案均由党委书记亲自审定,重点班次培训方案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党校设立校务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配备1名常务副校长和1名专职秘书,党群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为常务委员。下设19个分党校,二级党组织书记担任分党校校长。
优化校院协作,构建权责联动工作机制。学校出台《中共湖南文理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党校建设与培训工作的意见》,建立校院两级权责明晰的党校工作联动机制。学校党校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各项培训任务,指导分党校开展工作;分党校接受二级党组织和学校党校的双重领导,聚焦党员日常教育,协同开展党员发展培养。通过明确“校统院分”的管理标准,强化过程指导与问题协调,实现两级党校同频共振,确保“时间、精力、工作落实到位”。
细化培训运行,健全分类分级教育制度。立足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的新要求,党校先后出台了学校党员、干部教育的培训规划,构建分类实施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党校岗位职责、基本培训班次学员学籍管理、学员守则、班主任跟班听课制、结业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流程。坚持各级干部和党员上讲台长效机制,校党委委员带头上党课,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分专题授课,党支部书记、普通党员讲微党课,营造分级施教的良好氛围。近三年,累计开设专题培训28次,覆盖学员15761人次,培训合格率100%。
深化“理论—需求—实践”协同,构建教学创新体系
坚持“党校姓党”,突出理论教育党性锤炼。党校聚焦主业主课,将党的理论教育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引导学员持续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员守住底线、规范言行。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赴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学习;组织干部赴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赴法院旁听庭审;组织副处级以上干部赴韶山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正处级干部赴嘉兴南湖、湖南一师、常德河街、港中坪村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等等。
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精准灌溉重点提升。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校事业发展大局,聚焦不同类别、层次、岗位干部履职能力的不同需求,党校突出差异化、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做到精准施训。处级干部“增强党性修养 提升履职能力”“聚焦能力素质提升,推进二级学院治理现代化”等专题培训班,聚焦提高“政治三力”、拓宽教育视野、提升履职能力等进行学习;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抓手,重点针对党建工作实务、政治素质提升等开展教学;学术骨干培训班则重点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改革发展、国情社情校情等设置课程,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和素质提升。
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实践锻炼激发活力。党校创新构建“角色重塑—沉浸体验—多维联动—成果转化”的实践育人链条。一是践行铸魂固本。组织学员参与“我们的微党课”观摩评比,实现从“历史旁观者”到“纪律践行者”的角色转变;以组织观影学校摄制的红色影片《翦伯赞》为契机,开展观影座谈、“我为电影《翦伯赞》打CALL”等活动,强化对党史人物精神内核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推动知行合一。增设案例教学、交流研讨等互动课堂,推行“学员论坛+课题调研”模式,遴选优秀调研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实践,实现学用闭环。三是服务区域发展。组织学员加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开展宣讲;实施“墩苗工程”,选派大学生党员赴街道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开展“教授博士沅澧行”,组织以党员为主体的300余名教授博士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
深化“师资—课程—学风”协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严把师资质量,打造德才兼备教学团队。党校构建以校领导、二级单位负责人、思政课教师、校外专家为主体,涵盖政、产、学、研多领域的复合型师资库。通过“引育双驱”机制,年均邀请20余名党政机关领导、行业领军人才进校授课,选派骨干教师赴基层开展理论宣讲30余场次,实现双向赋能;与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党校共建师资联盟,推动跨校资源融通共享;推荐教师加入省市两级党建研究会,激发教师参与党建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近三年,党校师资库更新率年均达15%,教师立项省级以上党建、思政课题80余项,发表党建、思政论文 120余篇,凝练党建、思政工作案例33项,多名教师入选省级“三百工程”优秀教师、党员教育师资库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巡讲团等,形成了“严准入、强培养、重实效”的闭环体系,有效保障了教育培训质效。
严抓课程建设,开发政治过硬精品课程。立足高校学科优势,党校践行“因需定题、因时优教”的原则,构建“理论筑基+专业赋能”课程体系。突出政治引领,开发理论精品课程,获评湖南省干部网络培训精品课程2项;创新教学形式,摄制《沅澧传古韵 河街又新潮》微党课入选省委教育工委优秀作品并推送至省级平台。紧扣干部成长需求,打造“党性教育+”融合课程群,开设法治建设、心理健康、公文写作等实务课程,形成“必修+选修”“线上+线下”立体化培养模式。建立课程动态优化机制,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即时进课堂、实践案例及时转化教学资源,受到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严促学风养成,完善全程考核评价模式。在基本培训班次培训中,设立班主任全程跟班,加强对学员培训全过程的记录与考察,采取随机抽查、督学提醒、参学情况反馈等方式,不定期对党员、干部参训情况进行督查,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组建班委会团队,主导开展交流讨论、实践锻炼等,推动学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开展优秀学员评选活动,明确树立学习目标和榜样,助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学员在培训中的表现作为评优评先、干部选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湖南文理学院党校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毫不动摇坚持办学治校正确政治方向,找准党校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持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