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市县动态

一面凝心聚力的旗帜:任弼时与他的统战艺术

来源:红麓 时间:2025-11-14 17:20:55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任弼时同志以骆驼般坚韧不拔、负重致远的品格,被誉为“党的骆驼”。他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组织家,更是深谙团结之道的统战艺术大师。在革命生涯中,他那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既坚守理想信念又保持人性温度的统战艺术,为中国革命胜利绘就了壮阔的“同心圆”。

图片

任弼时的统战智慧根植于实践与理论的双重积淀。湘江之畔的成长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个体力量的薄弱与集体力量的强大,形成了朴素的“合群”观念,这成为其统战思想的最初萌芽。1921年远赴莫斯科求学,成为他思想升华的关键转折。系统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他深刻领悟到无产阶级要推翻“三座大山”,必须“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实现了从传统“合群”观念到马克思主义“联合”战略的理论飞跃,为日后统战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革命时期,任弼时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捍卫党的独立性。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此时的武汉正值多事之秋,国民党右派的反共行动日益猖獗。在会议现场,面对党内部分领导人主张妥协退让的论调,年仅23岁的任弼时站起身来,手中紧握着一份沾满泥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笔记。他环视会场,声音坚定而清晰:“无产阶级应当有独立的阶级政策与主张!”这份从田间地头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成为他发言的有力佐证。会场内气氛凝重,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在这个革命事业面临重大抉择的关头,为党守住了政治自主的底线。新时代统战工作同样面临复杂环境与思潮激荡,唯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定盘星”,方能在风云变幻中保持战略定力,确保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全面抗战时期,任弼时以出色的外交才能赢得国际支持。1938年3月,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部内,一场关乎中国抗战命运的重要汇报正在进行。任弼时站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会议室里,面对季米特洛夫等领导人质疑的目光,他不慌不忙地展开汇报。墙上挂着的中国地图上,他用红色铅笔标注出各个抗日根据地的位置。三个多小时的汇报中,他引用了大量来自前线的最新战报和翔实数据,将《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阐释得淋漓尽致。当他结束发言时,会场响起了掌声。次日,共产国际正式表态:“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这一重要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路线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份在不同中寻求共识、在团结中凝聚力量的智慧,至今依然鲜活。今天的统战工作正需要这样的胸怀与格局,以政治智慧增进共识,以包容心态化解分歧,在新时代绘就更加壮阔的“同心圆”。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以深入的调查研究凝聚人心。1948年初的陕北,寒风凛冽。任弼时在杨家沟的土窑洞里,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整整两个月。白天,他走访田间地头,记录下土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夜晚,他在油灯下整理调研材料。回到驻地后,他伏案疾书,在《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报告中写道:“我们要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这份凝聚着民心民意的报告,很快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及时纠正了土改中的偏差,为新中国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这份注重调研、尊重党外人士的作风,及其所展现的真诚人格,跨越时空,为今天如何团结新的社会阶层、扩大统一战线的“朋友圈”提供了生动范本——唯有继续以心换心、以诚相待,才能在时代变迁中让统一战线的团结基石愈发牢固。

任弼时用一生践行“统一战线是人心的工作”。新时代重温其智慧,传承“骆驼精神”,必将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共同绘就更加壮美的团结“同心圆”。

作者:周芬(中共汨罗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