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这句今夏刷屏的台词,像一记轻叩,叩击着无数人的心灵。对新进年轻教师而言,困住我们的“浪浪山”或是安于现状的惰性藩篱,或是本领不足的恐慌。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更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锻造过硬本领,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取经路”上昂扬奋进,勇敢踏出人生的“浪浪山”。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校准人生航向
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使命。科研工作注定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业,而是久久为功地深耕。初涉干部学与人才学的陌生领域,难免生出畏难情绪,而“先有后优”的工作方法,恰好为化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理清思绪后,首先完成知网关于本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全面下载,随后对该领域的关联书籍进行系统梳理,从中筛选出与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文献,反复研读、细致琢磨其内在的逻辑架构,为系统梳理干部教育的分布规律、提炼研究方法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搭好框架后,将内容进行填充,形成文章初稿,并加以反复打磨。为把关科研成果质量,部门会阶段性开展磨稿会,合力攻关、群策群力,逐字逐句通读全文,反复斟酌考量逻辑是否严密、内容是否切题、用词是否规范等,保证文中每一个观点、每一句引用都有据可依。

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踏出舒适圈
作为一名新成立部门的新人,应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才能配得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工作的每一点细微之处都需要主动摸索,在干中学、学中干,迅速成长。初入部门,接到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汇编专班工作资料。面对几十万字的资料梳理,我既惶恐又担忧。带着这份忐忑与不安,开始跌跌撞撞地摸索。初期工作推进中,因追求效率而未采用科学方法,仅对相关资料进行简单整合。汇编的过程中既未排查出重复内容,也未补充缺失信息,最终形成的初稿呈现出明显的粗糙性。于是,基于已有的汇编材料,对其编纂流程展开复盘,并提炼出关键工作方法:首先搭建整体框架,通过分类梳理拟定清晰目录;再填充具体内容,依据框架补充信息缺口、剔除冗余部分,确保资料有序归位。
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自觉淬炼真本领
努力未必能“逆天改命”,但“坚持”本身就意义非凡,党校工作者的奋斗永远在“信仰”与“实干”的双向道上。针对此前未接触过的党建工作领域,初期面临无从着手的困境,于是便向具有多年党建工作经验的同事请教,并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各项工作。在同事的传帮带下,熟悉各项工作要求。从成立党支部、支委会,到召开组织生活会,再到组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从最开始的“业务小白”,到现在的熟能生巧,逐渐掌握党建工作要领,加深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在前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浪浪山”,我们总是会夸大远方的困难、扩散对未知的恐惧,面对高山望而却步,面对荆棘踟蹰不前。工作后,我也常怀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对教学、科研等领域充满畏惧。当每一分耕耘都内化为本领的增强与能力的提升时,便会清晰认识到: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
站在新时代的党校舞台上,我仿若看见那个曾经心怀憧憬初入党校的自己,恰似浪浪山中那只迷茫的“小猪妖”。如今,我已明白:翻过这座山,可能还是山,若翻不过去,就永远不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只要心中有光,何惧山高水长。愿你我都能登上心中的那座“浪浪山”!
作者:姬灵(湖南干部教育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