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上午,为深化宁远历史、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融合,宁远县委党校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载体,组织2025年下半年主体班全体学员,走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文庙古街区及东外街,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现场,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友忠通过引经据典、回溯历史、结合现场、今昔对照的方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为全体学员授课,将凝固的建筑、静止的场景变成了鲜活的教材。
行走课堂:从教室到现场的模式突破。本次教学不仅是地点的变更,更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学员们从安静的党校教室,步入烟火气十足的文庙古街区及东外街。通过现场讲解,学员们认真了解每处文化传承建筑特色与保护历程,以及其名称来源,现场剖析如何平衡原真性与现代功能需求。这种将讲台从“四面墙”内搬到“一片天”下的模式,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让政策条文、工作举措在具体的场景中变得可视、可感、可触,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创新: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碰撞。学员们穿行于古街巷陌,从保护理念到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紧扣现实问题,将书本上旧城保护理论化为触手可及的东外街的成功实践案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并非僵化的封存,而是可以通过创新活化利用,让其重新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在面对基础设施老化的居民区时,杨友忠又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街区肌理的前提下,引入现代生活设施,实现“烟火气”与“文明风”的共生。这种在真实场景中引发的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员求知欲,现场互动频繁,思想火花不断迸发。

学以致用:从认知到行动的成果转化。现场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走过看过”,而在于“知行合一”。此次“行走的课堂”现场讲学,旨在让学员们通过亲身感受和实地研讨,深刻领会城市发展、古城保护、民生福祉与文旅融合等“一举多赢”的有机统一,从时光沉淀中读懂党员干部责任,在文明延续中领悟担当。
此次现场教学是宁远县委党校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培训实效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行走课堂”,学员们不仅拓宽了大局视野、增强了辩证思维、掌握了统筹方法,更在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中,凝聚了发展共识,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坚定了文化自信,为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宁远实践夯实了干部人才基础。(供稿:宁远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