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校园文化

党校记忆 | 我与党校的故事:在红色熔炉中淬炼初心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5-08 18:13:56

十八年前那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脱下军装的我,走进长沙市委党校的大门,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归属感,但彼时对“党校人”的理解尚显浅薄。今天回望这段与党校共成长的岁月,方知“党校人”三字的份量,那是信仰的烙印,是初心的见证,更是终身的修行。

党校人的身份意识,首先在于对“党”字的深刻体认

2bb16ec1ff6edcef0eea5cb43b479c6.jpg

记得初上讲台时,一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党校,你讲的每句话都可能被学员当作党的声音。”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党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党的理论阵地的守护者。在准备“坚定选择彰显绝对忠诚”专题时,我特意购买了许光达大将的传记,走访许光达故居,访谈许光达家人,从许光达生平事迹中总结了他绝不退党、千里寻党、坚定护党、忠魂向党的坚定选择,最后认识到这些坚定选择彰显了对党的绝对忠诚。这段备课授课经历让我懂得,“党校姓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彻,把党的政策主张讲清楚,把党史人物讲鲜活,让学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校”的一员,深切体会到这个“熔炉”的神奇力量

da6fa037257fa0ca6d63ed8932e5911.jpg

2018年,我负责教务工作,在校委的坚强领导下,整体筹划了党校教学改革相关工作。基于当时校委决策之坚,改革力度之强,改革阻力之大,我谋划的策略是:整体筹划、逐步推进,坚定不移、攻坚克难,最后一点一点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现在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当时坚定推动教学改革,突破思维定势,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塑教学内容体系,不无关系。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党校不仅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摇篮,也是我们教师自我提升的沃土。在这里,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是思想的交锋,每一场学员讨论都是智慧的启迪,这种教学相长的独特魅力,是任何普通高校都无法比拟的。党校教学改革强力推进的同时,既为学员提供了思想大餐,也为学校和老师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广阔平台。

对“人”的认知,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升华

曾有位学员在课后坦言:“老师,您讲课时的激情感染了我,让我重新思考入党初心。”这让我意识到,党校教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更在于能否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塑造人,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我开始注重把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故事,把政策文件解读为民生温度。在讲授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时,我以“半条被子”的故事诠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分析反腐败斗争时,用“窑洞对”的历史对话阐明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在讲述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时,我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源与流、思与行,让学员感受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居于道义制高点。通过这种有温度的教学,有逻辑的推理,有证据的推论,让真理不再冰冷,让学习不再乏味,让信仰更加坚定。

606dcbfaef4ea7dc31bc0d16ea5329c.jpg

在党校的岁月里,我逐渐领悟到身份意识的五个维度。一是“存在”,我学会了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因为走出校门,我代表的就是党校形象;二是“立足”,我坚持每天研读原著、每月下基层调研,夯实理论功底;三是“发展”,我带领团队创新“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现场教学”教学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确定党性教育基地十余个,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案例》一书,实现教学科研双丰收;四是“出彩”,和同事们一道攻坚克难,打造“党性教育红色路线”现场教学品牌,在权威杂志发表《锤炼坚强党性,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在党性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五是“实现”,当看到学员把党校所学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时,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为党育才”的幸福,当自己人生成长预定的目标一个一个实现,我逐渐向心目中的“党校人”靠近。

十年砥砺,初心如磐。从最初对“党校人”概念的懵懂,到今天对“党校人”身份的珍视,党校给予我的不仅是职业岗位,更是事业平台和精神归宿。党校人的价值镌刻在党员干部的成长轨迹里,融汇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

我与党校的故事,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在红色熔炉中淬炼初心的故事,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伟大时代坚守信仰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润物无声的力量;没有豪言壮语的渲染,却饱含对党的赤诚。在新赶考之路上,我将继续以“党校人”的身份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积极传播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奉献党校人的绵薄之力。

作者:金庭碧(长沙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