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市县动态

党校记忆 | 以时光为舟,赴信仰之约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4-27 17:09:21

细密的雨滴携一缕清新,拨开春天缱绻朦胧的雾霭,敲打在屋瓦上,思绪情愫也随着雨珠悠扬纷飞……

桃源县委党校教学楼风光

缘起·相遇

《诗·郑风》有言:“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所有的邂逅都是偶然不期而遇,又是必然如期而至,与党校的邂逅结缘,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冥冥之中,有些缘分,一眼便是万年。

那时,奶奶家就住在党校旁边,犹记得,懵懂稚气的我与小伙伴追逐在房前屋后,驰骋飞奔,像脱了缰绳的小马,但每当经过党校大门口便会慢下来,停下来,装作不经意地偷瞅一眼又一眼。童年的心是充满好奇的,对党校的一知半解令我又敬畏又渴望。“庭院深深深几许”,党校的院子不是开门见山直来直去的,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常听奶奶说,水泥砌成的围墙内有几丛绿竹,几株玉兰,几棵金桂,几树香樟,尤其是那些银杏,由草木初始的浅绿色渐变到深绿,再褪绿成橙黄,最后羽化成金色的飞蝶,潇洒落幕,如此的诗情画意让童年的我心驰神往。依稀记得,第一次进党校大门是被伙伴推出来去取掉落在围墙内的球,结结巴巴地解释缘由,怯生生地走进围墙内。地面铺满金黄的银杏叶,竹子淡淡的清香,芬芳的桂花香,这些都带给我难以忘怀的儿时回忆。

缘续·相识

最美好的是相遇,最难得的是重逢。曾经一度以为我与党校的缘分止于泛泛之交,没承想,工作之后与党校的缘分再度续写。庚子年党校招纳新人,命运在那一刻青睐了我,我如愿以偿地从中学语文教师转身成为党校教师。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人生的蜕变。

角色转换是我们一生都在做的一件事。而真正叩开党校精神殿堂的大门,始于我以学员的身份踏进党校教室的那一刻。有幸在我成为党校新兵的第一个月就来到常德市委党校学习,一年后又去往省委党校进修。课堂上听着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认识到党校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与责任之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专业知识,虽已不完全记得,但那份归属感和认同感始终铭记于心。我从未如此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崭新的领域里,下一个主角就是自己。我开始试着以另一种视角品读所见所闻,探寻党的足迹,感受跃动的红色脉搏,信念之树已经深深扎根。

缘定·相知

缘始于遇见,情长于相知。相遇相识却未必相知,相知靠的是志趣,而最好的相知,是意气相倾,心照不宣。就像万有引力、自然宇宙的磁场,我在不断认识和读懂党校中被吸引,一种强烈的共振共鸣萦绕胸怀。

回顾自己站上党校讲台的第一堂课,那心如鹿撞的忐忑情绪又涌了上来,怕课程内容枯燥,怕专业性不够而班门弄斧。与国民教育相比,党校教育面对的是有学历有阅历的领导干部,压力倍增。幸得前辈们的关心帮助,让我消除了紧张不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转身。而前辈们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担当,几十年如一日的虔诚和情怀也深深感染了我。此刻,心中对党校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就像一颗种子,迎着党的春风,在党校这块沃土萌芽生长,拔节向上。

从踏进院子,到迈进教室,再到站上讲台,一路走来,我时常思考:党校于我有何?它如海上的灯塔、黑夜的火炬,提醒我不忘来路,始知归处。时代是画布,每个人都是画家。过去,民族英雄用血与泪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铸写了辉煌历史;现在,我亦希望能在时代的汹涌浪潮中,高擎信仰旗帜,为马列殿堂增光,为红色学府添彩。前路漫漫亦灿灿,但理想之花的绽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要行远路,必从近处伊始,要登高山,必从山脚起步。

而此刻,我已启程奔赴山海。

供稿:桃源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