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益阳市委党校三区科干二班全体学员赴益阳市赫山区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聚焦“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乡村、文旅项目及生态治理基地,探寻益阳市赫山区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经验。
学员们首先来到位于谢林港镇的光大环保能源益阳有限公司,详细考察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发电全流程。据悉,该企业每天处理生活垃圾达一百多吨,他们通过先进的焚烧技术将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年发绿色电能电量达1亿千瓦时,全面实现了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这是大部分学员第一次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站,通过看到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真切感受到科技与环保结合带来的巨大新动能。不少学员认为,这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还创造了经济价值,为城乡生态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新思路。
在泥江口镇“南坝两山理论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原为宏安石煤尾矿生态治理项目。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如今已在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工程的作用下,蜕变为生机盎然的艾草种植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学员们走进艾草储存仓库、艾制品车间,近距离了解艾条、艾枕、艾香等产品的深加工链条。“从废弃矿区到特色产业园区,简直是一场绿色奇迹!”来自资阳区自然资源局的学员徐中震感慨。“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自然资源保护的工作人员,我从这个基地的事例看到了‘生态修复 + 产业导入’的新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生态治理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范例和思考。”
学员们随后参观了泥江口镇竹科技产业园和湘银之舞5G智慧工厂。在竹科技产业园,竹木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件件精美的竹制家具、工艺品正被生产出来,产品远销海内外。企业依托本地竹林资源,联合科研机构开发竹纤维新材料,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这种创新发展模式让学员们赞叹不已。而湘银之舞5G智慧工厂则展现了传统服装业的数字化转型魅力:智能吊挂系统精准调度生产,数百名工人与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订单交付效率提升40%,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调研过程中,学员们深切感受到,竹科技产业园和5G智慧工厂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集聚,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优秀的“赫山样本”。来自赫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学员李凌波表示:“ 这让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产业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未来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推动传统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
学员参观竹科技产业园
学员们还一同瞻仰了革命前辈周杨和革命烈士曾士峨故居,参观了新市渡镇乡创农庄和泥江口镇横堤村蓝港农业合作社的桑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