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学员动态

红色精神的时代回响|贵州学习启示:新时代斗争精神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创新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4-28 20:15:30

根据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2025年春季学期县处级干部进修三班赴多彩贵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站在“红飘带”曲面幕墙折射的霞光里,眺望坝陵河大桥横跨的云海,恍若看见两个时空的对话:80年前红军用草鞋丈量的征途,如今已天堑变通途;昔日集中营铁窗里的星火,正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田野上燎原。

访红飘带忆峥嵘岁月,瞻集中营悟信仰力量

在红飘带数字艺术馆的全域行浸式体验中,现代科技再现了长征路上“血战湘江”“雪山草地”的壮烈场景。AI虚拟交互技术让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呐喊穿透时空,而息烽集中营“猫洞”刑讯室锈蚀的铁链与“小萝卜头”的铅笔头,则无声诉说着“肉体可毁、信仰不灭”的铮铮铁骨。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严峻。正如许晓轩烈士在核桃树上刻下的“先忧后乐”,新时代党员干部更需以史明志,在“两个大局”交织中筑牢“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定力。

登坝陵河看天堑通途,研博物馆悟创新之道

undefined

坝陵河大桥370米的垂直高度与“世界第六大跨径”的纪录,是贵州从“地无三里平”到“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生动写照。在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我深刻体会到,面对西方技术封锁等“卡脖子”难题,更需发扬“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桥梁精神。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零和博弈”阶段,唯有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调中破局而出。这种“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进取姿态,正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底气。

学党史明鱼水之情,察民需砺公仆之志

息烽集中营“忠斋”秘密支部团结难友的斗争智慧,与红飘带展馆中“半条被子”的VR重现形成时空对话。在乡村振兴主战场,贵州“三变改革”让农民变股东的实践,恰是新时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鲜活注脚。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群众中生长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共和国的大厦是靠人民群众一块块砖垒起来的。正如杨虎城将军在狱中八年仍心系抗战,党员干部当以“心离百姓有多近,脚下土地就有多热”的自觉,在民生小事中践行“国之大者”。

鉴往知来强斗争本领,知行合一练破局之功

4d256c4462b1cfdcd6ca9e8beb4127fb_.jpg

从长征数字纪念馆“星火燎原”的穹顶投影,到坝陵河建设者“毫米级对接”的施工日志,时空交错间,真理的回响愈发清晰:伟大梦想从不是在空想中诞生,而是在奋斗者的脚下延伸。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要善用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锻造“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政治判断力。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需用实干加巧干,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争当“一颗子”,助力“整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赶考人”,作为一名地勘单位的党委书记,将把此次学习收获转化为“党建红”引领“地质金”的具体实践,带领队伍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地质人的奋进新篇章。

作者:范洋武(湖南省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县处级干部进修三班学员,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党委书记、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