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市县动态

落实基本培训任务·校长谈 | 娄底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周向红谈落实举措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4-30 20:10:54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的决策部署,抓好《关于规范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基本培训班次和课程设置的通知》和《中央党校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春季学期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相关班次基本课程的通知》落实,进一步推动以高水平基本培训引领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红麓融媒体中心特开设“落实基本培训任务·校长谈”栏目,面向全省市县党校主要负责同志征集稿件,展示各级党校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实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落实基本培训任务·校长谈

周向红,中共娄底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image.png

坚守党校初心 强化使命担当

以抓实基本培训助推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基本培训班次和课程设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进一步做好基本培训工作明晰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地方党校,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创新举措,推动基本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认识再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抓好基本培训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宏大事业上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抓好基本培训是实现党的二十大目标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开展基本培训就是针对这个要求所采取的具体举措,是提升干部素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抓手。抓好基本培训,必须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知》明确了基本培训的内涵、班次和课程体系,为基本培训划定了“基准线”,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要求,健全完善基本培训长效工作机制,为基本培训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抓好基本培训,就要不断细化全国党校校长会议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干部教育培训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竭动力。

责任再强化,在新的奋发有为中主动肩负起基本培训的职责使命

《通知》指出,基本培训是党校最重要的、必须要完成的培训任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基本培训工作,着力构建多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一是畅通基本培训供需机制。积极与组织部门衔接沟通,在摸清摸透干部培训供需“家底”的基础上,对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关键要素进行优化完善,确保培训规划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贴合本地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完善部门联动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党校主责、部门协同、系统联动”工作机制,党委加强对基本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党校精心组织培训,以高质量课程开发为重点,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基本培训需求对接走访,推动部门协同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强化系统联动,加强与涟钢党校等其他党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基本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健全课程设置创新机制。课程设置既要把政治训练贯穿始终,又要以党性教育、廉洁教育洗涤心灵,还要服务好本地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调动教师学员“两个积极性”,及时把教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四是强化资源高效共享机制。积极融入全省党校“一盘棋”工作格局,落实“1162”常态化协作机制,推动全省党性教育协作区建设,建立市县党校基本培训协同机制,用数字化手段引领推进资源统筹,实现资源共享、同题共答、同质等效,整体提升基本培训供给质效。

措施再细化,在新的需求基点上创新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

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主动适应和把握干部培训新常态,以系统性改革创新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一是推进班次学制科学化。按照“分层分类、精准施训”原则,科学设置基本培训班次,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制定培训计划,以班次设置“科学化”实现干部成长“可持续”。二是推进培训内容精准化。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推进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履职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三是推进教学方式多元化。围绕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等重大课题,组织教师学员联合调研,在讲授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研讨式、访谈式、调研式、沉浸式、模拟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把教室“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教法全面“转型升级”。四是推进办学保障体系化。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依托全省党校系统常态化集训机制,举办党校“思享会”,培育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党校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协同推进全省党校系统“数字形态”升级重塑,推动互联网视频教学运用,打造数字培训新生态。五是推进培训成果可感化。通过举办学员主题论坛、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等方式充分展现学习成果,积极主动发声,加大宣传推介。用好考核评估结果,将学员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干部监督码,发挥基本培训的鲜明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