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校院要闻

策论三湘 | 以文风强作风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4-29 09:58:2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好学员这个独有的资源,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让经常作决策的人为决策研究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为进一步做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策性研究工作,更好发挥党校“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突出党校学员特点和优势,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红麓融媒体中心联合红网时刻推出“策论三湘”栏目。本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湘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红的文章《以文风强作风》。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透过文风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品格特质,也能看到一个政党的工作作风。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文风、强化作风。

宣传战线要坚持不懈改文风

宣传战线是改文风的排头兵,在改文风问题上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新闻宣传,新闻媒体要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也就是说文字沾着露珠,音频荧屏新风扑面。理论文章和宣讲报告同样如此,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进、坐得下。目前,常说的老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好听的虚话多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持之以恒地改。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梁衡在《文章大家毛泽东》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文风。第一,思想与气势。比如他曾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第二,说理与用典。《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一典扛千斤。第三,讽刺与幽默。第四,通俗与典雅。“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毛泽东同志的文章。

8fa0466c3292bcf191ee5ff6eb35bdd.jpg

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报》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相关报道。 图源:“理论中国”微信公众号

改文风,关键是要更加体现群众观点、国情意识和文化自信。群众观点就是反映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国情意识就是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胸中有大局。文化自信就是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断汲取智慧和营养。

好文风是带着露水在基层走出来的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作为新闻工作者,要自觉丢弃模板化、套路化的内容,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准确发现矛盾和症结所在,瞄准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总结、推广。无论是向上报告,还是对下指导,只有内容“实”了,心里才不会“虚”。

要写出好文章,要立足于情。“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基层是新闻宣传和理论宣讲的富矿,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宣传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改文风就是要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徒步重走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在采访过程中和许多基层群众结下深厚感情,挖掘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等大量感人至深的故事。宣传工作者只有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群众才愿意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才能写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才有旺盛生命力。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中之一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就是不想让群众看。宣传工作者如果习惯于泡会场、抄文件、拼材料,只能谁写谁看、写谁谁看。

改文风,就是要学习百姓语言,掌握群众的朴素话语,多写家常话、直白话、简短话,让老百姓爱听爱看。在选择活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的典范,像“给力”“点赞”“蛮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等,都出现在他的讲话中,既通俗又贴切,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当前,新兴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展报道,必须不断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使新闻宣传动起来、活起来。

好文风是下功夫学出来的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好的文章来源于背后付出的努力,投入更多的时间。文风好坏,与人的能力、学养密切相关。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更好驾驭各种题材素材,以好的文风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

要注重学习经典著作,提升思想涵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老一辈革命家讲话论述,是做好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一本《共产党宣言》,被当时的先进分子称之为革命的“入门老师”。一篇《论持久战》,使全国上下在民族危亡时刻看到希望。经典著作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靠的是真理的力量,靠的是良好的文风。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改进文风、写好文章,就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bc817d29597cf9696f9998d598b6181.jpg

《中国的西北角》初版,后来加印七次。

要善于学习前人积淀,汲取丰富营养。范长江在20世纪30年代采访写作《中国的西北角》时,对沿途的人文地理烂熟于心,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充分反映了他丰厚的学识积淀。要多读古圣先贤的名篇佳作,汲取蕴含的人文精华,挖掘其中的思想价值,并很好地体现到写作之中,使作品有思想深度和历史厚度。

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比如新闻工作者既要精于采编业务、熟悉新闻传播规律,也要对报道领域有深厚积累、有深入研究。比如,经济报道专业性很强,如何提升经济报道水平是个老问题,也是新形势下的难点。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要在自己的报道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真正有“几把刷子”,既要做专家,也要做“杂家”,努力成为专家型编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