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市县动态

追寻红色足迹 铸牢初心使命 | 汝城县委党校第一期科干班赴赣南、湘东开展异地教学实践活动

来源:中共汝城县委党校 时间:2025-04-19 11:02:37

4月15日至16日,汝城县委党校组织第一期科干班学员赴江西省崇义县、湖南省桂东县及炎陵县,开展为期两天的异地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探访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旧址等,学员们深刻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在红色热土上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党性教育。这场跨越400公里的精神寻根之旅,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与对话式党史学习,让学员在阳明心学发源地与井冈山斗争策源地之间,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

图片1.jpg

阳明文化浸润与红色基因传承

崇义县是王阳明军事思想的重要实践地。在阳明寨景区,学员们参观了全国最大的王阳明主题展馆,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及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了王阳明在赣南平定叛乱、推行心学、设立崇义县的历程。随后,学员们参观了“赣南三整”暨崇义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馆以“赣南三整”为主线,再现了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崇义整训的历史。馆内展出的彭德怀亲手修复的磨石,见证了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深情:1932年,彭德怀为村民邱康梯箍紧摔裂的磨石,保障红军伤员营养供给,这一故事成为军民团结的鲜活注脚。

图片2.jpg

军规铸魂与建党溯源

在桂东县沙田镇,学员们走进“第一军规广场”,重温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历史场景。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在此向工农革命军宣布纪律,奠定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纪律严明”的基石。广场内的万寿宫、沙田戏台等旧址,生动还原了革命初期发动群众、整肃军纪的艰难历程。

图片3.jpg

学员们到达全国首家红军标语专题馆——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参观学习,这里保存了3000余条红军标语。学员们通过“打倒土豪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标语,感受到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唤醒民众、传播理想的坚定信念。博物馆以声光电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令红色文化直击人心。

在炎陵县水口镇叶家祠,学员们登上狭小阁楼,聆听毛泽东主持首次连队建党的故事。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此发展6名士兵入党,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铸就人民军队的“军魂”。

随后,学员们走进中村乡八担丘稻田,这里曾是毛泽东系统讲授中国革命道路的课堂。1928年3月,毛泽东连续一周在此授课,分析革命形势,批判“左”倾错误,为井冈山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两天的“行走党课”串起多个精神坐标:从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哲学思辨,到“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创新;从“磨石见证军民情”的生动实践,到“稻田课堂”里的战略远见。学员们发现,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将阳明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案例,桂东县通过红色研学带动乡村振兴的探索,炎陵县把红军标语转化为廉政教材的尝试,正是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样本。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在返程大巴上,学员们的讨论仍在继续。大家表示,这次红色研学既是一次精神补钙之旅,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汝城作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正探索将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而此次跨域研学收获的“阳明智慧+红色密码”,必将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注入更强的创新动力与实践勇气。

(供稿:汝城县委党校 作者:于军闻、何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