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毕业到怀化市委党校工作至今,不知不觉已度过了20多个春秋。在党校栉风沐雨的70余载峥嵘岁月里,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党校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亲眼目睹了不同时代党校人的风采。这里,我想分享三则党校人的故事。
一位老人 一把扫帚 一生奉献
怀化市委党校的校园里有一座画眉山,山上树木成林,是教职工及学员们闲暇时间常去的地方。上山的人常能看到,林间小径上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手持一把竹扫帚,动作迟缓却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这位老人就是学校已退休多年的老书记张柳青,已有90多岁高龄。1999年,学校在画眉山上修建了几条石径,方便大家行走,从那时起,老书记就开始义务清扫画眉山,一扫就是20多年。自1954年调入党校,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校领导,在党校工作的近40年里,他一心向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古人云:“人到八十万事休”,可张老却说:“我到八十重开头。”退休后,他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坚持读原著、看报纸、写心得。最难得的是他80岁后仍坚持拿起笔,用8年时间写了27篇文章,其中7篇是围绕如何办好党校的,还有8篇是探讨如何做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的。90岁生日时,他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把这27篇文章编印成书。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这样说道:“我想把这些文章编成书供后人参考,为办好党校贡献余热。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
张老的故事,让我对老一代党校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正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纯洁党性、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才构成了党校的鲜亮底色。
一位教授 一场宣讲 一腔热忱
在怀化各中小学,经常会看到一位老爷爷站在讲台上,满怀激情地用通俗的语言为孩子们讲怀化本地的英雄人物及历史事件,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与喜爱。他就是怀化市委党校退休教授龚成钢。龚教授退休后,放弃了社会教育机构的高薪聘请,欣然接受了市委领导的委托,成为市关工委的一名志愿者。2016年,在他的努力下,市里组建了“五老”红色宣讲团,并由他担任团长,并在全市开展“讲红色故事”宣讲960余场次,参加的青少年达52万余人次。他受邀录制“红色故事”电视节目46场,成功地把怀化“百老千童讲红色故事”活动推向了高潮,成为湖南讲“红色故事”活动的一张闪亮名片。在一次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情愿累倒在关工委的工作岗位上,也不愿在无聊的消遣中虚度光阴”“我要坚持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一辈子党的理论宣传员”,一番话语,道出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自我进校工作以来,这些党校人已陆续退休,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他们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成为新一代党校人继续前行的精神坐标。
一名教师 一堂党课 一份坚守
近几年,学校公开招聘了一批“85后”“90后”年轻老师,廖丙红就是其中一位。她工作积极主动,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顶。2016年,学校机关党委刚成立,她就被抽调去工作。面对全新工作内容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她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她的努力下,台账建立、材料归档、阵地建设等各项繁琐的工作逐渐规范有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体系。为此,她连续两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9年,省委组织部开展了全省党性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廖丙红讲授的课程“一声承诺一生奉献——‘侗乡大医’杨文钦的无悔选择”成功入选。一堂精品课必然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的,从选题、调研采访、资料收集、讲稿打磨到课程录制,每一个环节都费时费力。在准备的过程中,廖丙红得知自己怀上了二胎,正好又赶上爱人因工作需要调至县里任职,比赛是放弃还是坚持?几乎所有同事都劝她放弃,她却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另一种选择:“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我不想留有遗憾!”
这就是我们新一代的党校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挥洒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校人的使命担当。
三个小故事,三位党校人,不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忠诚热血。之所以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不仅是想诉说那些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感动,更是因为,正是有这样一代又一代可亲可敬的党校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热爱与坚守诠释担当奉献,党校事业才能不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作者:郑洪(怀化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