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湖南党校数字报

小巷子里的抗日潮: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邵阳旧址为例

来源:《湖南党校》报 时间:2025-02-09 15:04:48

编者按

《湖南党校》报(第180期)刊发邵阳市双清区委党校教师陈美玲的文章《小巷子里的抗日潮: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邵阳旧址为例》,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邵阳便是其中之一。特别是那位于小巷深处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它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也见证了湖南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与无畏。

旧址背景与初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推动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支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先后在西安、武汉、长沙等十几个重要城市公开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或通讯联络机构。1937年12月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简称通讯处)在长沙蔡锷中路徐家祠堂挂牌办公。通讯处由八路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徐特立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领导,他们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动员群众募捐物资支援抗战,并吸收革命青年赴抗日前线。然而,1938年11月,长沙遭遇了“文夕大火”,这场大火几乎将长沙城化为灰烬,通讯处也在这场大火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情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能避敌锋锐又坚持斗争?中央领导把目光投向了位于湖南中部的邵阳。周恩来根据当时形势,作出了“邵阳既便于支援湘北前线,又能统一领导湘南、湘西工作”的指示。为整合抗日力量,通讯处从长沙迁至邵阳。在邵阳,通讯处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邵阳的抗日烽火

邵阳,自古就是“上控云贵、下制长衡”的要塞重镇,素有“铁打的宝庆”美誉。这里曾是湘西南革命的摇篮,也是全省抗日的中心。通讯处迁至邵阳后,这里迅速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土。 

通讯处一到邵阳,就马不停蹄地利用自己合法、公开的身份,掩护和协助党组织、革命团体开展活动。他们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时,通讯处还积极营救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的革命同志和爱国人士,为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通讯处的支持下,邵阳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种抗日团体纷纷成立,各种抗日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1939年1月8日,在中共湖南省(工)委领导下,通讯处的同志在邵阳火神庙坪组织14个群众团体,召开“反汪锄奸”集会,更是将邵阳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 

在这次集会上,徐特立不顾生命安危,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痛斥汪精卫叛国投敌的罪行,批驳“亡国论”“速胜论”,鼓舞人民的斗志。他的演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许多妇女当场摘下金戒指、金耳环等捐出抗日,数百人当场报名参军。这次集会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也为邵阳的抗日救亡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讯处的贡献与影响

在邵阳期间,通讯处一是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为前线筹集和转运军需物资。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动群众募集与捐献衣服、钱物、药品、医疗器械等转运给八路军、新四军等前方将士手中。这些物资对于前线的抗战将士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二是积极培训抗日军政人才。1938年6月,吕振羽向湖南省(工)委建议,在武冈(今邵阳县)塘田市创办战时讲学院。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来邵阳之后,在师资力量、组织管理、抗战信息等方面对该校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先后有近300人在这里学习,其中40多人参加了党的组织。他们学习后奔赴抗日前线,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被送往延安学习,有的则直接加入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三是发展壮大党的组织。1939年1月,在国民党“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白色恐怖笼罩下,邵阳的地下党组织仍然在日益壮大、巩固。由唐麟担任书记的中共邵阳县委,在湖南省委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党员人数达到200余人。 

除了以上贡献外,通讯处还积极与国民党上层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争取国民党上层的支持和理解,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雄人物与传奇故事

在通讯处驻邵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其中,严怪愚是宝庆“硬骨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通讯处还有一段可歌可泣、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长沙“文夕大火”后,通讯处经沅陵迁至邵阳两路口的曾家院子。一天深夜,中共党员、著名记者严怪愚正在寓所里奋笔疾书,突然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好友、著名记者范长江。范长江神色凝重地将秘密获知的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消息告诉了严怪愚。严怪愚听后情绪异常激愤,他决定冒险抢先发布此事。在与通讯处领导请示后,他连夜赶写汪精卫叛国的报道,随后用加急电报发回邵阳。第二天,《力报》头版便刊登了这篇报道。文中指出“汪兆铭先生倡导的和平运动,是公开投敌的可耻勾当……日寇在华进行政治诱降,看来已初见成效,国人切不可等闲视之!”这篇报道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哗然,群情激愤。人们纷纷要求严惩卖国贼汪精卫。后来,汪精卫抖出德国大使陶德曼的诱和之事后,蒋介石便下令各大报纸刊登汪精卫之事,并宣布将其赶出国民党。严怪愚率先揭露汪精卫投降派的无耻嘴脸,在全国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 

除了严怪愚外,还有许多英雄人物在通讯处驻邵期间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的在前线奋勇杀敌,有的在后方筹集物资,有的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已成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静静地矗立在小巷子里,见证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诉说着先烈的英勇无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荣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