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塑赋能、提质增效”这一主题,我有幸参加了“青麓计划”三期培训,时间跨度近半年,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学到了什么?
思想重铸
是非明则方向清,方向清则路子正。此前,因忙于业务,我在学习上有所松懈,常感思想与觉悟跟不上时代和工作需求。培训期间,我通过聆听专家授课、参与“湖南网上党校”课程学习、参加全省党校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视频培训等专题学习活动,静下心阅读导师赠送的《马克思靠谱》,并跟随校(院)领导推荐的学习资料深入思考,多维度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这让我重新审视新时代的自己,思想得到净化,信仰更加坚定,党性得以锤炼。
思维重塑
人到中年,最容易被思维定势所困,也最常被经验所蒙蔽,逐步走向死板、僵化。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冲击就是“原来还可以这样、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困难换个思维就是机遇”。“第一性原理”“元认知”“成长性思维”等大量的认知理论,让我化解了“知识误痕”、纠正了“思维偏差”、改变了“思维方向”。
知识重组
除了理论学习,外请授课、交流互动、调研走访、实地观摩等活动,开拓了眼界,弥补了知识短板。作为学员代表,我参与和山南市相关培训班学员的交流活动,深入了解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班长,我主持了前往安徽省委党校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的研讨会,对兄弟省份发展和兄弟党校开放办学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每次活动都让我收获新知识,更清晰地认知党校外的世界,虽不系统,但为今后工作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技能重装
思维导图专题授课和AI赋能课程,让我接触到全新的学习与工作技能。而3次公文写作专题授课,搭配自学《雄文讲公文写作》9讲视频、《青麓文思九谈》等资料,使我对公文写作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写作技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问策能对”的“青麓计划”培训目标愈发接近。
态度重调
省委组织部许益和省委政研室魏忠凯向我们分享一篇优秀文稿出炉前动辄上百稿的反复打磨过程,让我震惊;衡阳市珠晖区副区长王溢坤讲述自己担任镇党委书记时在重大任务期间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坚守,令我泪目;校(院)周爱民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睡前阅读习惯,使我动容。这些身边榜样的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也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与他们相比,我对待工作的态度如何?是不是可以比现在更加端正、更加努力?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怎么样?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深入学,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破除了思维定势
在分管部室开放办学工作时,因学校多部门场地使用冲突,培训班次常遇场地被占用或需紧急更换的情况,严重影响主办单位的办班体验。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打破各自为战的思维,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协商,确定场地安排优先序,组建微信群共享班次信息,由总务部统筹调配,解决了场地冲突,提高了工作质效。另外,为推动开放办学发展,我们将传统的委托办班模式转变为委托办班与自主招生并行的新模式。这些都是对原有思维的突破,重构了新思维模式。
重置了目标定位
当前,校(院)正持续推进革命性锻造、体系性重建、创新性发展,我部室也参与其中。重塑重构后,部门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经部门内部反复探讨,明确了两个定位方向:一方面,聚焦国之大者,服务对外开放大局,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力争成为推介湖南、联通世界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聚焦开放办学,创新办班模式,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打造领导力品牌,塑造湖南党校特色新名片。
坚持了问题导向
针对部室转型时期课程开发问题,我们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方案,调研供需,搭建课程体系,深耕特色“产品”,自主开发行动学习、结构化研讨、音乐党史课等领导力课程;针对办学资源有效利用问题,2024年下半年与市县党校联合办班10余次;针对部室人员带班能力提升问题,坚持每月及年终复盘,梳理规范班次承接、收费、结算等方面内容。
下一步要怎么做得更好?
思维上要仰望星空,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工作筹划和部署上,要勇于突破惯性思维束缚,从多个维度、不同角度深入思考,跳出工作再看工作。工作落实中,要一步一个脚印,把规范动作落细落实,把自选动作做成精品做出成效。
站位上要提级思考,执行上要兼顾左右。部室的工作不能游离于学校整体工作之外,自成一派,自娱自乐,必须始终聚焦发展大局,助力校(院)全面发展。工作执行中,要注重部室之间的配合,消除障碍,形成合力。
创新上宁愿试错,也不能躺平。创新要有守卫边界的担当,也要有打破边界的勇气;要多做基于隐患消除的措施,少用基于后果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