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上午,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会议活动中心大礼堂座无虚席。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直播信号切入,我深切感受到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使命感在这一刻交汇。这场跨越八十年的精神对话,不仅是对烽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代改革者的思想淬炼与行动召唤。

9月3日,湖南省委党校组织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彭团 摄
铭记历史,从苦难辉煌中汲取斗争伟力
天安门广场上,“钢铁长城”主题景观中14座烽燧托举的“1945-2025”字样,恰似历史长河中矗立的精神航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也最大”的深刻论断,与3500万军民伤亡的沉重数字,共同镌刻着中华民族用血肉铸就的精神丰碑。当我们在改革深水区面对利益藩篱时,当我们在攻坚期遭遇观念桎梏时,应当铭记:今日改革的“硬骨头”,与先辈们用刺刀开辟的生存之路相比,仍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这种血火淬炼的斗争哲学,正是破解当代改革难题的精神密码。

“钢铁长城”主题景观。图片来源:新华社
担当现实,以团结奋斗破解改革深水区难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共识的广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团结的力度成就攻坚的效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在新时代应转化为改革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姿态。当前改革已进入制度创新的无人区,亟需构建新时代改革统一战线——既要以“天下为公”的胸襟打破部门壁垒,也要用“破壁攻坚”的智慧化解利益博弈。正如抗战时期军民“最后一尺布做军装”的觉悟,今天的改革者更需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大局中找准坐标,在协同中汇聚伟力。
启迪未来,用历史智慧照亮强国建设之路
历史的辩证法昭示:伟大的精神总能穿越时空成为时代动能。习近平总书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号召,正是抗战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作为改革一线的“施工员”,我们既要做抗战精神的传承者——把“持久战”的战略思维转化为改革的韧性,将“地道战”的创新智慧融入政策设计;更要做时代精神的创造者——在数字改革中注入“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群众路线,在制度创新中践行“独立自主”的战略定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抗战精神成为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金钥匙,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这场跨越八十年的精神对话,最终凝聚为一个深刻认知:历史不是陈列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智慧长河。当我们把抗战精神注入改革实践,就能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改革新史诗。这既是对3500万牺牲者的最好告慰,更是面向未来最有力的时代宣言。
作者:易尚(湖南省委党校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期省直机关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省委改革办督察处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