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市县动态

学思践悟 | 一名高校教师的党校“加油笔记”

来源:红麓 时间:2025-10-01 08:55:07

怀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尊崇与对能力提升的渴求,我来到永州市委党校,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之旅。时光如流,转瞬半月,这段经历却已在心间烙下深刻的印记。这是一次思想淬炼、一次智慧启迪,更是一场精神洗礼。我倍感珍惜,亦收获颇丰。

课堂聆听,如沐春风

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课堂上,授课教师采用“理论+案例”授课方式,将宏大的国家战略与鲜活的基层实践紧密结合,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现实图景,为我们打开了认知时代、洞察本质的窗口。

尤其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专题课程中,老师借助真实案例,将抽象理论融入具象叙事,让我对“党的建设为什么重要、如何抓党建”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同时我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学懂弄通理论、联系实际,以思想的力量指导实践。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更加明晰自身在知识传承与价值引领中的责任。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比如,在讲解专业课程时,引入党的创新理论中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帮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培养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助力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思想碰撞,互鉴共进

我的同学们来自全市各个单位、部门,大家在研讨中真诚交流、相互启发,在分享经验与坦诚对话中激发思想火花。在围绕“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和“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的讨论中,一位来自街道的同学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她分享了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协调多方诉求的创新方法。这使我真切体会到跨行业、跨领域交流的重要性,要善于从彼此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拓展解决问题的路径。

图片

这种跨领域交流也启发我思考高校工作的创新路径。未来,我将注重学科交叉与协同育人,打破专业壁垒,引入多元方法,为教学与科研注入新活力。例如,组织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共同研究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跨学科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不同学科的课程,拓宽知识面。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跨领域实践,如参与社区调研、企业实习等,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与“学”相长,“知”与“行”合一。

文化浸润,润物无声

党校严谨求实的学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无处不在的党性锻炼氛围,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田。在参与主题实践活动时,起初,部分同学存在距离感,参与度不高,但后来我们以真诚的态度,耐心沟通,逐步消除了隔阂,建立了信任。通过班主任和班委会的组织和协调,我们开展了组织生活会、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研讨会、观看电影《731》、学习八段锦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凝聚力。

这个过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真谛,也让我对“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内涵有了更具体的把握。校园如同一个生态系统,需要精心培育。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自身的言行风范感染学生,用细致的关怀温暖学生。党校的学习氛围和人文关怀,正是我们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榜样。我将把这份体验转化为行动,努力营造更加包容、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关爱与力量。

党校的学习,帮助我进一步夯实了理论根基,强化了党性修养,也明确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妇女干部的双重责任。我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饱满的状态、更扎实的作风投入工作,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周晓艺(永州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学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学员,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