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科研动态

坚持靶向施策 突出咨政重点 推动党校智库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麓 时间:2025-07-04 08:42:51

编者按: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工作简讯》(2025年第3期)刊发文章,推介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决策咨询工作的创新经验与做法。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2024年以来,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始终围绕中心大局,切实发挥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在聚焦、聚智、聚能、聚力上出实招,智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校组织撰写了智库研究报告85篇,获副省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74篇,批示率达87%;获第四届湖湘智库“十大金策”1项,优秀成果3项;省社科基金智库重大项目立项6项;3项智库成果被省委全会采纳;2人获评全省智库领军人才、1人获评全省智库拔尖青年人才,充分彰显了党校智库之责之力之为。

在选题上聚焦,把准献策方向

一是精心策划选题。建立校(院)“智库选题策划会”机制,聚焦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选题策划,有效解决智库研究目标散光不聚焦的问题。共召开“智库选题策划会”16次,孵化智库研究报告70余篇。二是精准推送热点。谋划布局“十五五”规划等重点研究方向,编制选题指南。以图书馆科研情报基地为依托,对政眼通、安邦智库、省情数据库等进行整合,安排专人每日推送智库热点,为教研人员提供信息情报服务,提升智库研究精准度。三是精细组织论证。定期督促研究进度,对省领导交办的重大智库项目,组织集体改稿会、调研座谈会等10余次,帮助项目组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团队上聚智,提升献策能力

一是注重团队建设。跨学科组建了38个创新研究团队,进一步打破部门藩篱、学科壁垒,统筹智库研究与基础研究两类人才资源,稳步构建“老中青”结合的智库工作团队,研究力量从单打独斗向集体攻关的转变。二是注重培训学习。有计划地选派教职工赴中央党校、省内外高校参加培训;组织参与省委中心工作100余人次,选送教职工赴市、县挂职锻炼;通过“麓山求是讲堂”“青蓝工程”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50余次。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省“马工程”青年骨干人才1人,培养省芙蓉计划领军人才(青年英才)5人。

在协作上聚能,形成献策合力

一是以体系构建保运转。构建了以《科研工作条例》为主干,以《智库管理办法》《学术(智库)委员会章程》等为支撑的“1+N”科研咨政制度体系,形成了校委、学术(智库)委员会、科研与决策咨询部、各教研部门、全员参与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确保高效运转。二是以项目协作出成果。坚持以项目研究为牵引,强化对策研究,承担了省领导交办的《湖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研究》等10余项重大课题,多篇成果被省党代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采用,反响良好。三是以合作联动促发展。注重内引外联,实现多平台多部门联动。既充分发挥校内智库平台主渠道作用,又主动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省委办公厅等战略合作,实现“借船出海”;深挖“学员”富矿,充分发挥特色班次和学员优势,鼓励学员参与智库研究工作。

在转化上聚力,增强献策实效

一是优化产出链条。坚持学术论文、宣传文章、咨政报告“三类文章”等效评价,以高端成果为导向,形成标志性科研咨询成果产出链条。二是深化教研融合。以教研咨一体化创新工程为抓手,着力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赋能。一方面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科研咨政课题,另一方面把科研咨政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咨询出决策、成果进课堂的内在转化发展。三是强化转化应用。构建“一报一网一号多端”融媒体矩阵,定期举办高质量成果发布会。在原有通过报刊、内参渠道献策的基础上,建立了调研成果定期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渠道,选派课题负责人列席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专题研究与调研课题相关议题会议的制度等,确保党校研究之策及时转化为相关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