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党校声音

谭鹏:国企巡视如何从业务看政治

来源:《国企》 时间:2025-07-04 08:43:18

编者按:《国企》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湖南省委十二届第二轮巡视第十一巡视组干部谭鹏的文章《国企巡视如何从业务看政治》,红麓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250702161650.png

巡视工作,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巡视国企面对大量的专业单位和业务部门,只有做到从业务看政治,才能真正体现政治巡视的根本特征。但在巡视工作实践中,一些巡视干部把看政治简单等同于看学习,纠结于领导干部能不能一字不漏地回答“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具体概念,被巡察单位党委会记录能不能做到规范完整,结果产生了新的形式主义问题;一些巡视干部把看政治简单等同于看腐败,热衷于揪问题线索、查风腐问题,甚至简单摊派能上能下人数,造成和纪委职能的重叠交叉;一些巡视干部把看政治简单等同于看责任,凡事都看有没有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没有就不作问题提出,导致发现问题严重滞后;一些巡视干部把看政治简单等同于看教条,凡事要求从中央精神、制度规范中找依据找出处,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创新和变革,严重遏制基层的首创精神。从业务看政治,要求巡视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尊重历史、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工作规律,秉持动态、全面、客观的工作态度,坚持和被巡单位一起做工作,使巡视结果让组织肯定、群众满意、被巡单位服气。

从决策态度看

政治意识“强与弱”

政治建设效果好不好,首先看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强不强。政治意识不是空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更不是把学习搞得花里胡哨、形式泛滥,重点要看一级党委班子尤其是党委领导干部能不能通过科学决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切实保证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

一要看主观态度是否坚决。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生态环保、民生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都是虚功,只有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才是实招,对于长期积压的矛盾问题、急难险重的改革任务,都是抱着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的态度,巡视过程中要把面上谈话、检查党委会记录作为重点,看党委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是否存在敷衍整改的情况。

二要看目标价值是否全面。只有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方发展和民生诉求、改革创新和民主发展,才真正符合新发展理念。前些年一些国企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表面看赚得盆满钵满,但房地产红利消失后,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一些科技创新项目研发落地滞后,给企业发展留下了遗憾。所以,巡视过程中要立足长远,重点关注党委决策的价值导向,看到底是为了推进地方和单位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为了单纯地追求个人政绩,抑或是为了照顾少数商人朋友的利益,厘清公与私、分清明与暗、明确对与错。

三要看具体过程是否规范。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决策过程是否体现民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党委领导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体现。巡视过程中要重点考察党委的决策过程是否存在党委直接代表民意、漠视民意,违反民主决策程序的情况,具体流程和依据是否合法,是否关联到相关行政诉讼案例并存在败诉情况。

从体制耦合度看

政治领导“畅与阻”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开展巡视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巡视工作的核心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对党的领导的认识是一致的、态度是坚决的,但毋庸置疑,还是存在力度上有差距、执行中有偏差、机制上不健全的问题。

一要看制度执行是否有漏洞。比如党的领导进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章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从巡视情况看,一些央企和省属国企的三级、四级子公司依然无动于衷,没有落实。

二要看党委权力运行是否有盲区。坚持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就要发挥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党委会和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职责边界如何捋清,需要被巡单位党委形成科学的配套机制,厘清各类主体权力边界。巡视过程中要关注党委会和行政会议是否存在简单套用“三重一大”议题,尤其是多会套开的情况,防止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口号下出现个别党委权力扩张失控现象。

三要看民主集中制执行是否顺畅。巡视过程中重点观察被巡察单位党委一把手是否存在独断专行、不受监督的情况;是否存在用书记办公会取代党委会的情况;是否存在一把手在“三重一大”决策时率先发言定调、先入为主的情况;是否存在党委班子成员对非分管领域了解不多、发言不充分的情况;是否存在个别领导干部搞“私人领地”、垄断决策的情况。

四要看选人用人制度是否规范。巡视过程中重点观察干部提名是否规范,背后是否隐藏猫腻;党委把关作用是否真正发挥,“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是否禁而未绝;看选人用人是否规范合理,突破条件资历是否屡见不鲜,降级降职后是否存在卡点复职现象,看干部问责处分执行时高举低落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

五要看巡视整改机制是否健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被巡单位是否按照地毯式整改、滚动式整改的要求自我加压,建立巡视整改机制,确保对问题照单全收、按图作业、对标销号;巡视机构是否进一步健全整改评估机制,坚持严格标准、全面考评、客观评价,杜绝击鼓传花、虚假整改、形式主义,确保巡视整改的“后半篇文章”扎实有效。

从履职效度看

政治能力“高与低”

政治能力是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手中权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能力。衡量政治能力,不能简单地依靠结果导向,看某项具体工作的成效怎么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被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自我宣传、自我表演蒙蔽双眼。

一要观察态度是主动还是被动。一个重大问题的发生,前面必然经历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化过程。作为国企的领导干部,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理应提早发现、及时干预,对一些顽瘴痼疾理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漠视问题矛盾积压,直到“爆雷”后才仓促整改,付出了惨重代价。巡视开始前要及时和纪检、信访、审计等单位深度沟通,形成对被巡单位的问题清单,带着问题观察被巡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对问题和矛盾认识是否茫然无知,应对措施是否消极被动,工作状态是否慵懒无为。

二要观察过程是创新还是守旧。面对急难险重的改革任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依然固守教条主义,动不动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某个碎片化论述中寻对策,有的过度依赖经验主义,在传统的条条框框中找方法。巡视过程中要注重观察被巡企业党委有无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举措,是否敢于突出问题导向,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要注重观察被巡企业是否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党员干部不坐而论道,而是敢闯敢干;不相互拆台,而是互相补台;不瞻前顾后,而是敢为人先,以良好的精气神推动事业大发展。

三要观察结果是群众公认还是形式主义。一项工作的成效如何,关键看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些年,一些区县的少数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政绩,违规举债动辄数百亿元,大干快上城市建设的项目工程,表面看城市面貌变好了、路面交通畅通了、市政设施完善了,但这些投资寅吃卯粮,超越了地方财政的承受力,一些国企深陷其中,广大群众对此议论较大。巡视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民生关切的力度,推动“车位”“学位”“床位”“厕位”“摊位”民生诉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大对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关注和解决的力度,让每一个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正风反腐力度看

政治生态“好与坏”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的建设的“晴雨表”,而各级党委正风反腐的力度就是政治生态的直观反映。巡视工作要始终把关注政治生态状况作为工作重点。

一要观察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不实”。企业党委能否坚持“四责协同”,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是否坚持做到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两手抓”,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是否不徇私情,对问题不是遮丑护短而是露头就打,对典型不是隐瞒不报而是通报曝光,释放出全面从严的强烈信号。

二要观察监督执纪问责“稳不稳”。巡视过程中重点观察是否坚持标准一致,违纪违法行为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从严惩治;是否坚持步调一致,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影响力牟利,收受红包礼金,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是否坚持制度一致,单位和地方的具体处置制度是否与党纪国法相协调相统一,杜绝制度层面的“宽松软”现象。

三要观察廉政风险防范举措“紧不紧”。巡视过程中要重点观察被巡察单位是否建立了廉政风险岗位识别和防范的制度机制,风险岗位是否存在长期缺乏监管,定期轮岗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要重点观察审计报告和内审报告对于廉政风险点的问题描述和原因分析,明确工作的主攻方向;要注重收集面上谈话和信访反映的敏感线索,明确具体的人和事。

四要观察清廉企业建设“细不细”。巡视过程中要重点观察被巡企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措施细不细,能不能从反对贪污浪费、反对生活奢靡入手,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以良好党风引领政风社风;要重点观察被巡企业是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回归家庭,杜绝歪风邪气的侵扰;要重点观察被巡企业是否主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通过加强配偶教育、引导家人参与,弘扬清正廉洁的清朗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