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党校》报第186期刊登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罗跃文、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干事赵博雅的文章《“3×3”提升党校办学治校水平》,红麓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牢牢把握“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创新构建“三个加强”筑基、“三项举措”赋能、“三个融合”增效的工作体系,党校办学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三个加强”筑基,夯实党校办学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用好“指挥棒”。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校工作,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扛牢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将党校建设纳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统筹部署,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整体部署和规划党校工作。坚持将党校相关工作列入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考核内容,并作为院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核促建设、以考核促改进。
加强队伍建设,下好“先手棋”。认真落实校领导到党校讲课制度。校党委书记陈超为491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讲授专题党课《自我革命——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校班子成员全年到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干部读书班上党课20余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邀请政府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担任党校“兼职教授”,有力增强了党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业务培训。各二级学院专职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务干事聚焦工作中日常问题和焦点难点,共同讨论研究,提高了党务工作水平。聚焦师资培育与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师资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想信念等基础理论课的研究和攻关,着力培育名师好课。
加强经费投入,拧紧“安全阀”。学校党委不断夯实党校办学基础,每年划拨经费,充分保障党校日常运转和培训工作。学校设有党校工作专用办公室1个、党校培训专用多媒体会议室4个、党校培训专用教室10余个、党校实践活动室7个。同时,学校建立从预算安排到拨付、支付、使用、绩效评估的全流程监控机制,实现全程可追溯,动态掌握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拧紧了经费使用“安全阀”。
“三项举措”赋能,提升党校工作质量
在结合中抓精教育培训。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在党校、分党校开展集中党性教育的同时,结合学校重大活动、专题学习教育,开展日常教育。坚持教师传授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党校网络学习平台,设立学习专栏,引导学员自觉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先后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班开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等专题课程,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2次。坚持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校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探索,督促教师走访调研,加大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坚定理想信念,点燃青春梦想——杨得志故居陈列馆“大思政”情景故事课》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六个必须坚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等8个课题立项省级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高职高专组课程竞赛中斩获省级特等奖。
在拓展中提升质量。“走出去”,组织教职工赴浙江大学开展集中学习,走进嘉兴南湖,实地探访革命启航地,领悟伟大的“红船精神”。“请进来”,邀请省委教育工委领导、湖南工业大学专家、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等来校授课,助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借好力”,对标《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等文件要求,借助“学习强国”平台、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等平台课程资源,对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开展集中培训、自主学习,提升培训实效性和影响力。
在统筹中抓好管理。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为全年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坚持精准施训。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轮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全年共计安排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1620人次。强化过程管理。把好动员关,在培训前召开党支部书记、党务干事筹备会,梳理工作全流程,明确责任到位;把好考勤关,制定严密的学习要求与评分制度,切实保证学员上课效率;把好考核关,建立教学考核、反馈、总结制度和党校结业考核办法;把好质量关,做到理论学习、专题党课、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三个融合”增效,展示党校作为
推动党校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党校将党史文化融入校园长廊、会议室、教室等不同场所的建设,利用各种元素营造红色学堂氛围,打造了“党建公园”等一批富有党校特色的文化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最美笔记”“优秀心得”评比活动,激发学员们在党课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校携手各党支部先后多次组织学员分赴韶山、醴陵渌江书院等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学员们感受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淬炼。
推动党校工作与社区基层治理相融合。学校与当地街道社区成立了党建联盟,党校与街道党建工作站联合组建了“社区党建学院”,与社区建立了“校地联合育人共同体”“实践基地”等,创新了育人模式。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先后邀请街道党建工作站站长、社区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使学生了解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功能,以及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校联合社区共同举办经典诵读、廉洁文化宣传等党性锻炼活动,组织学员定期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工作,构建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党建共同体。
推动党校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融合。党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利用课程资源丰富的条件,积极选派党校教师指导安仁县渡口乡深塘村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近年来,学校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和党校优秀教师坚持入村讲党史、讲理论、讲政策、上党课,提高村干部、党员政治素养,帮助选优训强村干部队伍,培养村级后备力量,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得以显著提升。深塘村党支部摘掉“软弱涣散组织”帽子,获评“郴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