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近日,由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公共服务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第四届“基层应急管理与治理创新”高峰论坛分别在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湘潭大学举行。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湘潭市应急管理局、永州市零陵区社会工作部、长沙县开慧镇相关领导,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省委党校等公共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加强中国公共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三个议题展开学术研讨,回应当前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实践新问题新挑战,推动公共管理学科迈向新的高度,为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议题:加强中国公共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密切关注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需要行政管理学术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共服务、立足中国国情的公共服务、面向全球治理的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研究。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公共服务理论和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改变,公共管理学界应密切关注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将持续举办公共服务论坛,《中国行政管理》也将继续开设公共服务专栏,引领公共服务学术研究,为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张定安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研究员
“遵循‘实践—话语—理论—学科’的学术发展路径”
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性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形成了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如公共事业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但从总体上看,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迄今为止并未形成完整的研究范式及独立的学科专业。
我们要立足本土、扎根实践、挖掘传统、展望世界,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入手,推动理论与实践对接,遵循“实践—话语—理论—学科”的学术发展路径,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公共服务理论及自主知识体系。
——陈振明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
“要读懂湖南、服务好湖南”
读懂湖南,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南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一是要读懂传统湖南,坚守公管学科的文化根脉;二是要读懂当代湖南,锤炼公管学科的实践品格;三是要读懂未来湖南,布局公管学科的方法革新。
服务湖南作为湖南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愿景,关键的三大要素在于把人培养好、把事做好、把话说好。要在人才培养上服务于公共治理主体结构的持续改善,在科学研究上服务于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始创新,在咨政建言上服务于公共治理制度设计的动态优化。
——梁丽芝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在全面赋能传统经济的同时,也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能。
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内在机理表现为双向赋能公共服务需求管理、整体优化公共服务政策系统、全面革新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主要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硬件”与“软件”,实现需求识别迭代升级;二是建立数字驱动内核,提高决策科学性与有效性;三是加强数字时代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供给长效性与均衡性。
——谭海波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议题: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能力”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囿于农村法治意识及知识缺乏、财政投入不足、利益纠葛、人情势力难以阻挡、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还存在思想认识、队伍素质、物质保障、方法技术层面的不足,亟待加大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投入和宣传引导、强化基层法律服务。
——胡象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三务合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徐家井街道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化解城市“老破小”和无物业管理小区居民维权难、办证难、矛盾多、隐患多、意见多等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探索了“三务合一”机制。
无物业小区治理党务、居务、警务“三务合一”工作机制让小区“两委”成员、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在小区治理中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关系,三者互补互助、相互支撑,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极大提升了城市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胡文祥 永州市零陵区社会工作部部长
“信仰之旗促基层之治”
“党校+矩阵”,让红色阵地融汇互通;“党校+名师”,让红色文化下沉赋能;“党校+好课”,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长沙县开慧镇“党校+”工作模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未来,开慧镇将继续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建好用好基层党校,抓实农村党员教育,探索乡村振兴路径,让基层“小党校”赋能乡村振兴“大发展”。
——陈渊智 长沙县开慧镇党委书记
议题: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
“伟人故里,应急为民”
湘潭市应急管理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两坚决两确保”目标,矢志跑好应急管理“第一棒”。探索推行“三定两能”森林防灭火工作法,施行韶山乡村应急预案模板和森林灭火救援演练、开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湘乡试点工作,得到国家森防办、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充分肯定、专门推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急管理贡献。
——席晓刚 湘潭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增强城市韧性建设,提高城市应灾能力”
当前,我国城市级联灾害应对缺乏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制约了风险沟通的有效性,协同失调、权责失衡成为城市风险应对的结构性矛盾。
必须增强城市韧性建设,提高城市应灾能力。一方面,拓展和开发各类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提升风险评估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给予基层政府一定的风险预警弹性空间,将灾害遏制于风险预警阶段。此外,还要以数字技术为牵引,建设反应灵敏、捕捉及时的预警系统,注重风险信息的共享与有效传递,提高风险信息整合和研判能力。
——易承志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
“构建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培训‘4+X’供需体系”
应急处突是领导干部必备能力,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关键途径。基于PDCA和SDCA循环理论分析以及对500名领导干部的实证调研分析,领导干部对于应急处突能力培训在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考核、强化培训反馈等方面有很强的现实需求。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构建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培训“4+X”供需体系,要明确培训目标与工作计划,精准培训供给与落实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估,注重结果运用与问题改进,全面提升培训质效。
——李礼 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