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党校作为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发挥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凝心铸魂。这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党校履行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担当的必然要求。
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党校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的地方。党校姓党,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组织精英团队和骨干力量,深度开发精细打磨精品课程,覆盖所有基本培训班次,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讲得明白、讲得深刻、讲得透彻。选派更多理论功底好、宣讲能力强的教师送党课下基层,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响彻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党校教师作为“党直接掌握的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有基础、有水平、有义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落实“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要求,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持续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好党校的阵地优势、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的良性循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鼓励教师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加强与党委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兄弟党校等横向纵向合作,加强与学员资源的联动对接,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当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当前,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党校身处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拥有政治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特殊时期更要练就火眼金睛,洞若观火、察微知著,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自觉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党校人姓党,面对歪理邪说、歪风邪气、错误观点,不做“绅士”做“斗士”,主动打破“沉默的螺旋”,围绕主题、设置议题、引导话题,积极发声、正确发声,当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通过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牢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堤坝,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作者:吴美瑛 【株洲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