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湖南党校数字报

王晔:以高素质师资队伍助推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

来源:《湖南党校》报 时间:2024-11-05 11:13:37

编者按

为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湖南党校》报(第178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刊登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部分教职工的心得体会。今天转载综合培训部主任王晔的心得体会《以高素质师资队伍助推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以飨读者。

教师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创新是党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针对党校系统专职教师队伍存在能力不够强、结构不够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和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难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系统观念、共享理念、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对教师队伍进行提质和转型。

坚持党校姓党 提升教师政治能力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二是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三是要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从严治教,首要的是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把握好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切实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做政治过硬的大先生。

聚焦主责主业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从严治学,促使教师沉下心来真做学问、做真学问,务实做学问、做务实学问,引导教师严守学术规范,涵养学术道德,做学问过硬的大先生。党校教师要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之道、党的创新理论之道和专业前沿之道,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做理论过硬的大先生。悉心育人,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做本领过硬的大先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推进教师知识迭代和能力提升。开展好“青蓝工程”,实施“名师工程”,特别是要提升教师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和学情分析的能力,提升教师开展干部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党校教育规律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如提高课程的数字含量,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掌握数字化应用场景。

创新体制机制 营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近一年多以来,省委党校通过革命性锻造、体系性重塑,取得了创新性发展。但要更好地完成以基本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常态化培训,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党校体制机制,为培养更多新时代党校大先生创造条件。一是创新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建立独特的教师管理制度,实施教科咨一体化创新工程。探索建立不局限于党校系统工作人员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健全党校教师准入机制,严格教师标准,把好入口关,推行教师竞争竞聘上岗。完善党校教师使用机制,规范岗位管理、聘期管理。建立党校教师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从事教研岗位的教师退出或转型。二是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搭建政治历练平台,扎实有效开展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和政治业务学习,加强教师的党性教育。搭建专业训练平台,设立党校系统“名师工作室”等教研团队,推行名师带徒、跟班听课、集体备课、学情分析等制度。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建立健全党校教师挂职锻炼、跟岗学习、蹲点调研、参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等机制,深入一线实践。干部教育也是特殊的职业教育,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培养模式,提升实践能力。推动建立教师内外交流制度,要打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与党校的双向交流渠道,促进学界和政界双向互动,支持学术造诣精深的党政官员应聘到党校担任教职,可以保留其原有的身份、职级。在对党校系统教师情况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三是完善教师激励约束制度。创新引才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加强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建立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机制。强化从严管理,完善校内授课和外出授课管理制度。四是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党校教师是形成党校新质培训力的主体,建议分级分类配置党校专职教师数量。突出行政后勤部门对教师的服务保障,增强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中,主动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便利条件。突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健全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机制,加强宣介和非物质激励,对先进典型在培训进修、出国考察、人才称号推荐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营造争当优秀典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