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来到了老家的山上,祭奠我最敬爱的父亲。注视着他的坟塚,脑海中回忆起他生前的音容笑貌,不觉已泪湿眼眶。
父亲是1961年生人,18岁便前往青藏地区从军,1992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国企,从运输兵转为司机。我小时候曾问他:“您当兵的地方好玩吗?当兵是不是很有趣?”每次问到这里,他总是先沉默,然后说“长大你就知道了”。等我长大了,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身患慢阻肺的他是如此痛苦,我不禁问他:“去青藏高原当兵,您后悔吗?”“若没有高原的艰苦生活可能就没有这个病了。”我小声嘟囔道。他笑着摇摇头说,那段当兵的经历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记忆。后来,在他的葬礼上,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的战友向我讲述了父亲的光荣事迹。在他们眼里,父亲是一个低调友善的人,是一名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军人。
特别能吃苦,将汗水和血水洒满青藏公路
父亲一直服役于青藏兵站部汽车一团,青藏公路就是属于他的战场。青藏公路全长1943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匍匐在青藏高原之上,是祖国在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动脉,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而我的父亲就是大动脉里的一个红细胞,承载着西藏人民和边境战士的物资补充。但是这条路却不是什么坦途大道,而是一条“死亡之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藏公路比现在的路况更崎岖、更复杂,大部分路段海拔都在4000米甚至5000米以上,严重的高原反应是这些军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是复杂多变的极端天气。高原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时常大雪封山,行人易迷失方向;夏季则暴雨骤降、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也偶有发生,父亲时常要在运输过程中与这些恶劣天气作斗争。第三个挑战是复杂危险的路况,经常以道路损毁、悬崖峭壁,甚至是在公路上与牛羊共舞的独特方式,“问候”着运输兵们。艰苦的通行环境导致运输车辆故障频发,父亲他们都有一手修车的“绝活”,就这样,他们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与血水。
特别能忍耐,13年的高原生活锻造坚韧不拔的意志
我曾问父亲:“您当兵那会儿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有三件事。一是作为军人,要接受严格的训练,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缺氧环境下日常的军事训练尤为辛苦,每次站完军姿地上的土都是湿的,而昼夜温差巨大,更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二是执行运输任务时,旅途漫长孤寂,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无尽的山川和成群的牛羊相伴,几乎无人交谈,如同独自航行在无垠大海中的小船。三是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常让他难以入眠,想到家中父母需孝顺,妻儿待照顾,自己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内心备受煎熬。然而,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让父亲学会了忍耐。13年如一日的艰苦军队生涯,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从未被任何困难击垮,总能顶住压力、耐心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我们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
特别能战斗,闪闪的军功章诉说着他的成绩
这次清明节回家,我再一次见到了父亲的军功章,这是我人生第二次见到它,上一次还是在很小的时候,我远远地看着父亲抚摸擦拭它,他从不让我们触碰。这枚勋章,见证了他军旅生涯,是父亲最好的成绩单,如今它就在我的手里,我努力想象父亲佩戴它时的英姿,那定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车不掉漆、人不掉皮、货不受损”,简简单单12个字却是父亲用血汗写出来的。父亲服兵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获得“红旗车驾驶员”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他用荣誉证书与勋章告诉我:爸爸可以成为女儿的榜样。风雪漫漫四千里,群山重重走单骑。父亲的军旅生涯终有结束的一天,他告别了奋斗十三年的雪域高原,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湖湘大地,继续书写着他新的成绩。
延续与传承,“三个特别”优良家风
我的名字里有一个“转”字,是因为我出生那年父亲正好从部队转业,父亲也把我视为他的延续与传承。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经常向我讲述他当兵时候的趣事,会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导我,让我学会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学生时代,我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我需要独自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十二年的中小学生涯艰苦而漫长,早上摸黑从被窝爬起来去上早自习,晚上要温习功课到半夜。艰苦乏味的生活让我很多时候都想放弃,但父亲总会在我迷惘的时候劝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辛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在父亲的激励下,我熬过了那段最艰苦的高考岁月。读本科的时候,在别人享受大学生活的惬意时,我仍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读书,考上了研究生,为自己成为一名党校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生涯,我的目标是站稳党校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而此时父亲在病痛的折磨下离我而去,我再也听不到他的谆谆教导。但是人生的路还在继续,我仍需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战斗。受父亲影响,我养成了认真执着的性格,对待每一份工作都力求做出成绩。尽管进入党校仅短短数年,我却已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奋进,努力成为一名“特别能战斗”的党校老师。
家庭生活,我经历了从女儿到母亲的转变,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需要自己去面对。没有了父亲曾经的遮风挡雨,还要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天。孩子教育的烦恼、工作难点的突破、柴米油盐的琐碎,以及日益增长的年龄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些都让我压力倍增、心情烦闷。但是,回想到父亲十三年如一日的军旅生涯,又觉得自己的这些烦心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生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漫长的旅途,它考验的是我们的忍耐力,只有“特别能忍耐”,才能坚持走到最后的终点。
转眼间,父亲过世也有六年了,他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质。而这些我也会教给我的孩子,等孩子长大了,我可以骄傲地对她说:“你外公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要把他优秀的精神品质一直传下去,传给你的下一代,形成咱们家的独特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