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阳光微醺,风悄然掠过,桂花飘香。泡上一杯清淡的花茶,和大家讲几个故事,是一位朴实农民的故事,也是我父亲的故事。这些故事看似细小、平凡,却形象地勾勒出父亲忠厚、坚韧、善良的品性,也如水滴石穿般影响着我的成长。
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
《围炉夜话》有言:“孝居百行之先”。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珍贵和重要的部分。舜帝孝感动天、黄香扇枕温席、文帝亲尝汤药……这些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小在田间劳作的父亲对这些故事懂得不多,全凭着一颗赤子之心践行着自己对父母的孝道。
父亲兄妹五人,家中排行老二。小时候,爷爷常年在外干苦力,家里全靠奶奶支撑,生活过得异常艰苦。父亲七八岁的年纪,就跟着奶奶干活,打草喂猪、捡柴烧火,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替奶奶分担。为节省家用,父亲12岁之前都是由奶奶剃头,每剃一次头就问:“家里还欠多少债?”为尽快还债,父亲12岁就独自一人放两头牛。因过小的年纪就承担过多的劳动,加之营养不良,13岁那年,父亲突然腰部以下不能行动,被困在家的他,不气馁,也不闲着,奶奶纺棉花,他就在旁搓棉条,奶奶做麻帐,他就把麻线挽成团,奶奶烤酒、做豆腐,他就帮忙烧火,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父亲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成家后,父亲与爷爷奶奶分家生活,同时分担了一些债务。后因建房,又添新债,生活非常拮据,但只要有点好吃的东西,父亲都会第一时间给爷爷奶奶送去。在外跑车运货,父亲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一瓶水、点一份饭,但每每遇到少见的水果或吃食,都要买两份回家,一份给爷爷奶奶,一份给外公外婆。后来,我在外读书和工作,每次回家也总是习惯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点吃的。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像陀螺般不停地在外忙碌,睡觉的时间都少,但只要爷爷奶奶身体不适,他都会守护在旁。前几年奶奶膝盖做换骨手术,晚上疼得无法安眠,略有老年痴呆的她,对其他人都不信任,只有父亲守护在旁才能稍微安心些;去年94岁高龄的她,不小心滑了一跤摔断了胯骨,在医院住了十几天,父亲白天处理好村里的村务,晚上就在医院陪护,奶奶每晚都吵吵闹闹,父亲总是耐心地哄着,整整十几个晚上都没怎么睡觉。出院后,在伯父伯母、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下,奶奶很快就康复了,之后行动也未受影响。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自从自己做了母亲以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养子女的艰辛和不易,也更理解父亲对爷爷奶奶的那份孝顺之心和关爱之情。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值得子女一辈子感恩和铭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希望大家都能多花时间陪伴和关心自己的父母。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父亲干过很多的活,吃过很多的苦,还在少年时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光,但他从不抱怨,也未曾对生活失去过信心和希望,是一个永远向前并温暖如火的人。他用自己的火光温暖着家人,也温暖着别人。
在我7岁那年,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准备从张家界去广州打工,但因逃票在郴州被查勒令下车,一路步行了几天几夜。在我们村口问路的时候,正好被父亲看见,了解情况后的父亲未曾疑心他是小偷,不顾大家的劝阻,坚持把他带回家安顿,又想办法让他返家。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从我们家到张家界需要近80元的车票,本就负债的我家根本拿不出来。为尽快凑齐车费,爸爸在附近给他找了个活想让他自己赚点车费。可未曾干过粗活的年轻人,只干了一天,手脚就磨出了许多水泡,爸爸于心不忍,干脆让他在我家休息,自己想办法给他凑钱。十来天后,父亲凑齐了车费又给他买了泡面、水,还反复跟司机交代才安心。平安归家的年轻人给父亲来过一封信,说会找机会来看我们,邀请我们去张家界玩,父亲只是笑笑并不放心上。
我家门前的省道多次发生过翻车事故。1982年腊月29日,天寒地冻,双峰县梓门桥镇一辆货车载满同乡人从广东回家过年,转弯过急翻倒在蓄满水的碾米厂水池中。听到巨大水声,父亲立刻赶往现场,开闸放水,入池救人,在周围村民的共同帮助下,受困人群很快获救。第二年,他们拉了一车煤球和橙子来村感谢,父亲分毫未收,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还有一次,一辆满载铁皮的货车侧翻,正巧被晚上务农回家的父亲碰见,父亲赶忙丢下农具救人,所幸司机人无大碍,只是一车铁皮全都倾倒在田。30多年前的铁皮是稀罕贵重之物,附近有不少知情的人趁机来偷,父亲一面劝阻,一面让母亲给司机做饭,还从家里找来各种用具搭个休息处与司机轮流看守这些铁皮,一直等到几天后对方单位派车来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精神失常流落在外的人,父亲会给他们食物,想办法为他们找到家人;遇到来家乞讨的人,不论钱财多少,父亲总要给一点;开车路遇熟悉的人,父亲会停下来载一程;左邻右舍家有困难或是忙不过来,父亲也总要出份力。
有人说,真正的温暖,是经历过暗黑的夜,却依然想要为别人点亮一盏灯。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虽自己满身泥泞,却依然努力散发光芒,用自己的光温暖着别人,也照亮我人生前行的路,让我明白:生而为人,务必善良。
尽忠职守 爱岗敬业
2017年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凭借踏实肯干、乐于助人的良好口碑,父亲被群众推选为村支书。为了群众的信任和村支书的责任,他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用全心全意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敬。
我们村有条河,一下大雨就涨水,频繁淹没河流两边的良田和低洼处的房屋,两岸的百姓深受其害。父亲上任后,在炎炎夏日乘坐绿皮车前往北京争取资金,即使一到北京就生病发烧也不愿耽搁一刻,带病坚持找相关部门汇报情况、积极沟通,成功争取到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河道的清理和两岸河堤的提质建设,彻底解决了一下大雨河水就上岸这个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
村里的电线和电柱自上世纪80年代建好后就未曾更换,全村540个用电户仅配置了2个变压器,电压低且不稳定,一到夏天,风扇转不动,村民酷暑难耐,一到冬天电饭煲煮饭不熟,夹生饭难以下咽。为了让村民用上舒心的电,父亲多次向上级部门写申请,积极争取电改项目,后又不惧夏阳酷暑,全程参与组织、协调和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电改完成后,全村电线电柱焕然一新,新增9个变压器,现在大家夏天开空调都不成问题。
为解决村路下雨泥泞不堪,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父亲多方筹措资金,实现全村道路硬化,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为满足村民饮用自来水的需求,父亲组织村民一起投资建设自来水厂,还自掏腰包,为村民安装智能水表,解决了全村300余户百姓的用水问题。为便利村民办理业务、丰富村民休闲生活,父亲想方设法筹资建设村部,新的村部内设综合服务大厅、办公室、阅览室,外有健身器材和休闲广场。
对待群众,尤其是困难户和独居户,父亲如家人般关心,排忧解难。村里老年人患病在家需要送医,父亲自己开车帮忙接送,即使是疫情期间,也无惧被感染的风险;主动为村里生活困难的村民申请各种政策内补贴,替生病的困难户垫资看病;多方咨询政策,出钱出力为丧失劳动能力户口在外的村民回迁户口。
只要村民有需要,村里有困难,父亲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不计得失,全力以赴,用实干担当、真情服务坚守为群众服务的初心。他也因此多次获得“优秀党员”“优秀村支书”和“五一劳模”等称号。
关于父亲的故事还有很多,他非常勤劳,干过许多工作;为人幽默,善苦中作乐;心胸豁达,不与人计较;乐观向上,总能看到希望……也希望我自己可以把父亲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传承下去,继续谱写我的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