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改革就意味着突破,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矛盾越是复杂尖锐;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件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持续推进,在新征程上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迈出第一步,要拿出“一干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抓改革,以敢干实干推动改革。
改革意味着突破。政策与改革紧密相关,在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政策制定和推动改革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政策的“政”和改革的“改”,两者右边都是反文旁,左边都是“横竖横竖提”。政字左边每一笔都在上一笔的中间位置,意味着已经达成的均衡、稳定和互相制约;改字左边每一笔都在上一笔的最边际处,表示在约束范围内的探索、突破和最大边界。这一造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告诉我们,政策的出台更多是讲究平衡,而改革的推进则更多强调突破。改革到一定程度又固化为新的政策,当一个时期的政策不适应具体实际时,又会有新的改革来改变。政策和改革交替、阶梯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前进。
突破性的改革是一个阶段和连续的过程。正因为改革具有打破原有稳定结构特别是调整利益分配的特点,注定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更不能寄希望于一步到位。对待改革,我们绝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而是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历史条件下的改革,总会有其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角度,看待改革的历史时代性、阶段性。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改革,改革本身就具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其所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将会为不断探索、继续改革再次提供借鉴和启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开放是干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会遇到许多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干,才能从容应对改革道路上的各种挑战,矛盾和困难才能得到解决。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每一项探索性举措的落地,都是我们朝着改革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方向;又要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策略,这也是我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要畏手畏脚、观望等待,认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干担当助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取得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改革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