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校院要闻

2024年第2期“麓山求是讲堂”(总39期)开讲 | 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来源: 红麓 时间:2024-04-09 12:40:35


图片


4月7日,2024年第2期“麓山求是讲堂”(总39期)在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综合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金龙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为主题,围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类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体会”等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精辟讲授。副校长(副院长)黄海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和“青蓝工程”全体学员近百人参加。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树辉表示,陈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令听者眼界大开,受益良多。作为党校教师,要有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交流,用学术讲政治,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争取多出成果,在“为党献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陈教授的无私分享和谆谆教诲,能帮助年轻学者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选题、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和形成自己的研究旨趣。”“青蓝工程”学员赵玉兰谈到,对于刚从高校毕业科研小白的她来说,仿若一盏迷雾中的明灯,既稳定了心神,也坚定了方向。

“陈教授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以研究案例为支撑,以理论阐释为铺垫,向我们娓娓道来科研的规律是什么,既让人醍醐灌顶,也引人深思。”“青蓝工程”学员毕忠鹏认为,要坚持研究“三向”强科研“三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研究高度;坚持学科发展方向,强研究深度;坚持现实问题导向,强研究效度。

“青年教师做研究要实现由‘游击战’向‘阵地战’的转变。”“青蓝工程”学员韩广平说,陈教授谈到的这一点让她感触最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要在善于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而且要使学术研究具备现实关怀,与实践形成良性互动。


图片


人文社科研究要从问题意识入手

陈金龙认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分别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性、潜在性、拓展性、关联性、交叉性、集成性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探讨。他谈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有现实关怀,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回到本学科,最后找到共通点”,“要能‘觉人之未觉’,例如通过思考‘民族复兴’和‘建成现代化强国’之间关联和区别,发现新的研究方向,等等”,“自然科学技术的每次进步,都带来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他提出,要强化科研意识,关注学术动态,站在学术前沿;要形成比较固定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要从学术的角度来思考现实问题、提升实践经验;要从模仿到成一家之言,形成自己的风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沿问题

陈金龙谈到,要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他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特点和意义,对如何理解“两个结合”、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解文明自信等进行了深入解读。

科研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规律可循

黄海在总结时谈到,科研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规律可循。强化问题意识,就是做好科研的重要规律之一。要积极与学界对接,主动向专家求教,拓宽科研视野,加强学术交流,强化精品意识,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