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发中共邵阳市委党校(邵阳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肖杰华的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力量》,以飨读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坚强决心。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锤炼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大熔炉,党校要深刻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抓好学用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力量。
坚持党校姓党,以理论的深入深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力量。从探索道路的“觉醒年代”,到不畏牺牲的革命年代,到“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新时代,党的领导就犹如那迷茫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战火纷飞中守住战士心神的铁甲钢盔、风雨飘摇中给人力量的主心骨。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荆斩棘跨越百年时光至今的关键,历史和实践充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辟美好光明未来的根本保证。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根和魂。各级党校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遵从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发展大势,以多种形式传达全会精神,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拟就研究议题、制定教学规划、策划宣讲方案,及时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聚焦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组织教师和学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推动全会精神进一步入脑入心入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坚持系统观念,以制度的建立健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力量。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红军担负“三大任务”的要求,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纲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重大原则,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是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教学、培训、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党风建设带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各级党校要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抓实作风建设和学员管理。要在议事决策、教学科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培训管理、后勤管理等办学治校各方面,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要根据以往的实践探索,将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研究形成制度建设清单,针对短板不足和漏洞空白,举一反三地完善制度机制,及时对已过时的制度进行修改,使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逐渐形成一系列推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创新路径。
坚持人民至上,以作风的务实踏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力量。重民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古时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传世名言,80年前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至今仍提供着继续前进的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被许多干部作为行动指南努力践行。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早已如血和肉、鱼和水、种子和土地一般不可分割。《决定》明确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等重大举措,始终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全篇。
各级党校要厚植为民、爱民情怀,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设计理论、实践课程,将为民观全面、准确地融入到每一堂课程中去,引导学员化理论为情怀、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担当,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既要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以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又要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实践中磨炼初心、淬炼本领;既要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心贴心、零距离地谈谈家里事、聊聊村里事,让鞋底多沾染泥土、多接地气,在奔波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又要拜人民为师,善于从基层的鲜活实践中汲取智慧,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坚持创新思维,以人才的集聚汇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党校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开放以创新为魂、因创新而成,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教育为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新格局。
各级党校要做好全方位融合工作,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手段,推动科技力量运用同人才队伍建设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探索建立智能化、数字化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探索建立全国共享课程平台,打造优秀讲师团、名师精品课等,加强各地区交流互鉴,促进课程建设、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更新。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干部创造活力,着力打造一支充满创新激情、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各级党校要坚持国家所需和党校所能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可感可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