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学员动态

“沪上”实践中,藏着哪些国企发展的“真经”?

来源:红麓 时间:2024-06-26 21:00:49

作为湖南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我有幸前往上海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异地学习,深切感受了国际化大都市协同发展的魅力、拼搏创新的劲头和绿色发展的成果,让我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也对推动湖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有了进一步思考。

一是领略G60协同发展魅力,凝聚国企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协同力量

G60科创走廊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协同发展的模式令学员们印象深刻。科技走廊依托G60高速公路,以上海松江为起点,连接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等多个城市,九城合力搭建了“1+7+N”产业联盟体系、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云要素对接平台等合作载体,良好的协同发展环境,集聚了近2000家头部企业、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人才。G60科创走廊成为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群,以仅占全国1/120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15的GDP,展现出卓著的发展质效。这些,都从思路上、机制上、环境上、举措上为湖南国资国企加快协同合作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蓝本。

在今年3月20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湖南国资国企要借助本轮发展新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中联重科、湖南钢铁集团等“龙头”企业,要发挥其在工程机械、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更广区域吸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助力湖南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湖南机场、湖南高速、港航水利等交通保障企业,要全力打造更加便利、更加高效、更加经济的水、陆、空交通网,为协同发展提供现代化的交通保障体系。

二是感悟浦东拼搏创新精神,坚定国企“从无到有、勇于挑战”的信心

1990年春,邓小平同志前往上海考察时提出“开放浦东”的构想,由此开启了浦东“从无到有”的转变,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浦东开放的三十多年,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治理能力的加速提升,还孕育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拼搏创新精神。今天的浦东,依然保持大胆试、大胆闯的勇气和干劲,不断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浦东,像是勇士与尖兵,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浦东的实践,激励着湖南国资国企坚定“从无到有、勇于挑战”的信心。目前,湖南省属国有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差距。要借鉴浦东发展的成功经验,汲取拼搏创新的动力,牢记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属国有企业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对当好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奋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发展工程机械等9个优势产业、打造7户以上现代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湖南钢铁集团等4个千亿级企业”为主的“3974”标志性工程,抢抓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开创国企创新发展新局面。

三是感受杨浦绿色发展成果,厚植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杨浦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从“锈”到“秀”的一字之变,是城市空间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的华丽转身。昔日的老工业企业集聚地华丽变身,成为今天居民休憩娱乐的“后花园”。现在的杨浦有温度、有活力,更有魅力,是中国经济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典范。这启示我们,绿色发展既是国企责任担当,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省能源集团作为全省能源战略实施主体,要加快“宁电入湘”“疆电入湘”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光电、水电等再生能源,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湘煤集团、有色集团等传统资源型企业,要借助科技创新力量,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厚植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来源:红麓 作者:李良师(66期中青二班学员、省国资委考核分配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