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学员动态

乡野散记 | “驻村入户”沉浸式培训日志

来源:红麓 时间:2024-06-28 17:05:11

初入巴陵

来岳阳的前夜,长沙刚经历了一场暴雨,让即将开启的驻村入户沉浸式培训更多了一番“洗礼”的意味。从岳阳东站乘车一路向南,城市的喧嚣从眼前、从耳边呼啸而过,幻化成微风、细雨、田野、农家小院……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人是极富生命力的,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眼睛在闪光,说起话来自信且笃定。其中有三位令我印象深刻,我想循着记忆把他们写成文字记录下来,“白纸黑字”最为牢靠,特别是在记忆力逐渐衰退的中年。

中青二班五组学员在董敏芳(左一)的陪同下考察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

第一位是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董敏芳女士,她获得了一系列“天花板”级别的荣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业农村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诸多光环集于一身,无疑已是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调研中,她领着我们一路看、一路聊,既是在讲企业的全程一体化粮食全产业服务链条,也是在讲她十多年的创业史。隔行如隔山,对于农业产业经营,我听得有些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因为同为女性,我想还是谈谈对这位成功女企业家的感性认知,或者说反躬自省,自己能从中喝到什么“鸡汤”。一是奋斗永不言弃。从黄土荒山到育秧基地,从传统经验到现代科研,从自主创业到互帮互助,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甚或煎熬,只有亲历者自知。二是经营事业必须钻进去学,要成为行家里手。董敏芳谈到创业初期因为不懂专业,走过弯路,也被忽悠过,后来自学农学本科,现在的她早已成为专家型的农业企业管理者。初入一个行业或者新到一个单位,特别是新任领导干部,你怎么说、怎么做,大家都看在眼里,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你几斤几两,职工群众心里清清白白。领导干部的“偶像包袱”是背不得的,应该要放下包袱,俯下身子去学去做,讲内行话做内行事,否则早晚会被“包袱”压垮。三是工作再忙也要做好形象管理。在这方面董敏芳也是榜样,长年累月的自律,收获的是优雅挺拔的身姿和逆龄生长的状态,这使我联想到自己初入党校学习时许下的重回身材巅峰状态的豪言壮语,“蕉绿”又多了几分。

在岳阳县杨林街镇尚书村调研村集体产业

第二位是杨林街镇镇长张勇,河南人,因来长沙求学,毕业后考上了选调生,便留在了湖南。攀谈间,他提及自己是2005年上的大学,由此推测他的年纪,估摸着只比我小一岁,心中不由得一惊,从他的外形到言谈举止,都洋溢着超越他年纪的成熟感。再细细看他,乡镇干部标配式的黝黑肤色,总是满脸笑意,说话的声量很大,想必是个爽快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向我们介绍杨林街镇的历史沿革,推介镇里的王鸽、金盆柚等支柱产业。谈到今年正在争取的两个重点项目,他表示如果能成,那一定是大好事,话语很朴实,给人踏实可靠的感觉。此间,在我们抬头所见处,天边云缝中透出的霞光,那是奋斗者之光;在我们脚边不远处,白鹭起舞的“小龙虾”养殖地里,正孕育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走访慰问杨林街镇城山舟村监测户

第三位是城山舟村村书记龙发良,黑黑瘦瘦,话不多,从我们下车初见面到一日活动结束,他一直围着我们忙前忙后,一见便知是踏实、周到的人。散步时,说到在农村走路最怕遇到狗,峻豪同学逗趣地说,跟村支书一起不用怕,村里的狗看到村支书都不敢嚣张。说话间,正前方一只中华田园犬踱步而来,它竟蹭到龙书记腿边,摇起了尾巴!生来怕狗的我,羡慕龙书记有如此神力!龙书记告诉我们,村里户籍人口有50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3800多人,其他的基本都在外打工,以年轻人居多,这样的人口规模,基层治理难度可想而知。联想到之前的一幕,与其说龙书记有驾驭中华田园犬的神力,我更相信是他走遍了这里的每一条路,与这里的风土人物相知相融,在农村传统宗族文化基础上,通过科学治理的方式,与这里的一切结成了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夜深了,窗外的蛙声一片,是助眠极好的“白噪音”。

杨林“四子”

如果文字有味道,那么关于杨林“四子”的文字一定是香气四溢的,鸽子、柚子、稻子、丸子——杨林“四子”,样样都是值得好好说道的人间美味。

参观岳阳王鸽文化博物馆

鸽子是指岳阳王鸽,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据当地考证有6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我们到访的湖南全民鸽业有限公司打通了鸽业全产业链条,不仅拥有湖南省唯一的鸽核心育种场、国家肉鸽标准化养殖场、中央厨房,还有42家品牌餐饮连锁门店,以及近2400平方米的岳阳王鸽文化博物馆,带动形成了年产值20亿以上的“一县一特”产业集群。全民鸽业的老板名叫方全民,“全民鸽业为全民”,这句标语印证了拥有一个好名字的重要性,至少在他成为知名企业家以后,能用自己的名字打造出响亮的品牌宣传语。进入全民鸽业的园区,仿古牌坊上刻着的“岳阳王鸽”四个金色大字,十分气派。我们一行迎着蒙蒙细雨,与可爱的观赏鸽亲密互动,小可爱们一点都不怯场,想必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明星鸽”。在肉鸽养殖场,一公一母两鸽成双成对,有的还在“热恋”,有的已经在体验奶爸奶妈的快乐,园区还专门设立了质量监测中心,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柚子是指金盆柚。小小金盆柚,致富黄金路,金盆柚种植就是杨林街镇为老百姓铺就的致富黄金路。金盆柚味道苦涩,香味浓郁,不能直接食用,可深加工成柚子茶、柚子酱、柚子酒、柚子醋、柚子精油等多种产品。据镇长张勇介绍,金盆柚果树一般四年左右挂果,五到六年丰产,村民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可以种植,适合用来发展庭院经济。我们调研的岳阳惠泰公司,就是庭院经济模式运行的样板,老板自住的二层小楼、厂房、果园连成一片,小楼的一楼布置成会议室,不出家门即可办公,生活和工作无缝衔接,别有一番风味。

稻子就是“杨林丝玉”富硒大米。我们在幼雄水稻专业合作社了解了“杨林丝玉”大米种植加工的全过程。幼雄水稻专业合作社又是一家以人名命名的企业,老板名叫方幼雄,90年代就在外跑出租车,挣了一些钱,2000年回到农村,当回了农民。这位方总为人老实、干事踏实,他产的大米可以放心吃。他一直陪着我们参观调研,却基本没有主动开启话题,只是在前面带路,或者默默地站在一旁。镇里领导介绍说,米业方总从鸽业方总处重金挖来了一位能说会道的员工,用以弥补自己不善言辞的短板。幼雄水稻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发展成为了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农业服务主体。我们好奇地询问年收入,他依然十分腼腆,在我们大胆猜测之下,他说一年赚两三百万是有的。幼雄合作社还仅仅只是岳阳县众多水稻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缩影,在新时代当新农民,发家致富不是梦。

丸子则是杨林丸子,岳阳县十大特色名菜之一。与我们日常看到的丸子不同,杨林丸子是长条形的,做丸子的大米用的是“杨林丝玉”米,用这种大米做成的丸子糯香十足,土猪肉、土鸡蛋、葱、姜等与蒸熟的富硒大米混制成馅料,用薄薄的豆皮包裹,放入热油中煎至金黄,馅料和豆皮充分融合散发出焦香,十分诱人,以至于在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又不自觉地咽了好几次口水。杨林丸子只有在杨林才吃得到,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小小的丸子承载着杨林人世世代代的乡愁乡味,是一方百姓最朴实的家乡记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需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杨林街镇“四子”就是很好的“土特产”,关于它们的文章还在不断书写,相信有朝一日定可“金榜题名”。

擦亮乡村文化名片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挖掘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文化名镇”是杨林街镇重点打造的名片之一,在为期五天的沉浸式培训中,我们领略到了尚书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交织相融,涵养了一代又一代杨林街镇人民崇文重教的学风、贤良孝悌的家风、勤劳淳朴的民风。

尚书村坐落在杨林街镇西北部,是一座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万历五年明神宗亲笔御赠“科第世家”牌坊。尚书村历史上曾出过四位尚书,其中一位著名的尚书是明世宗嘉靖朝的户部尚书方钝。这位方尚书自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曾作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他在明正德十五年考中进士,次年殿试被授予翰林院职位,嘉靖三十一年接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赋税钱粮达七年之久。在任期间,他面对外有瓦剌、倭寇侵扰,内有奸相严嵩贪赃枉法,仍然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整饬吏治,奏请朝廷减免湖南山粮,捐建岳阳会馆,使百姓安居乐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尚书文化却绵延至今,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尚书村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的尚书村,依托岳阳王鸽、金盆柚子、富硒大米三大特色经济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位居岳阳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前两名。

红色文化也是杨林街镇“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蓝泽烈士墓是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教育点之一。蓝泽于1912年出生在现兰泽村,她自幼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27年参加革命,曾担任湘阴县九乡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兼游击队宣传员,于1931年英勇牺牲,年仅19岁。到蓝泽烈士墓凭吊瞻仰时,天空放晴了,蓝泽烈士的半身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手持白菊沿着台阶缓缓而上,在烈士墓前默哀悼念、重温入党誓词。虽然小小的烈士墓园就在县道边上,但是一走进来便似乎听不到任何喧闹声,只有满怀的崇敬与哀思。

学员们领略耕读文化的魅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传统农业,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通过保护乡村文物古籍、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等,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杨林街镇是农业大镇,农耕文化在此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杨林街镇的重要文化资源。在这里的每一天,无不在感受着农耕文化的魅力,铺满绿色的田野、辛勤劳作的农人、乡村传统民俗、地方特色饮食等等,都是农耕文化的传播载体和展现形式。我们要做的是深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现实价值,以农耕文化、特别是耕读文化擦亮乡村发展底色,通过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气神。

回望五天的驻村生活,最大的收获是双脚站立在大地上的踏实感,最大的幸福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吃着天然无污染的饭菜,最难忘的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最后,要向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而努力奋斗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盛铭(第66期中青二班学员,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