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麓网 > 信息公开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来源:红麓 时间:2020-06-29 10:00:00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省财政厅: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20〕4号)文件精神,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对2019年度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展开了认真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职能职责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校(院)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理论宣传骨干、高层次人才、基层干部、党员,开展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师资培训。

2.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承办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4.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

5.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国家批准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内开展学位研究生教育。

6.开展同国(境)内外有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7.参与党委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政策以及干部培训计划的制定工作。

8.负责湖南省团校、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湖南省民族干部学校的干部培训工作。

9.完成党委和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根据中央编办复字〔2018〕138号文件,湖南省直机关党校于2019年3月并入。根据湘编〔2019〕7号文件,核定校(院)事业编制610名,其中:党政管理人员编制245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00名,后勤服务人员编制65名。内设党政管理机构15个,教学科研机构17个,暂时保留后勤服务中心。截止2019年底,实有在职人员571人,离休人员18人,退休人员464人。在职人员控制率为93.6%。

(三)其他情况说明

2019年校(院)财务根据贵厅的意见实行统一管理、分账运行,本绩效报告不含原省直机关党校预算绩效情况(单独上报)。并入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原有人员编制592名,实有在职人员476人,在职人员控制率为80.4%。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9年基本支出预算14801.78万元,其中:年初预算12614.78万元,上年结转和结余226.11万元、本年追加及调整预算1960.89万元;本年支出14795.84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2153.01万元,主要用于:在职人员工资奖金、社保缴费、离退休费、离休人员医疗、抚恤金等;公用经费支出2642.83万元,主要用于办公费、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公用房屋水电、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日常办公设备购置等资本性支出。公车运行维护费42.00万元;公务接待7.86万元;办公费119.01万元;水费、电费、差旅费276.58万元;会议费、培训费20.00万元。基本支出预算执行率为99.96%。未执行完的5.94万元预算,是机构改革新成立的韶山干部学院因前期筹建期间未拨款,先从校(院)基本支出调剂借用后,年底才调整指标归还。

(二)项目支出情况

校(院)2019年度无省级专项资金。其他项目支出预算6013.23万元,其中:年初预算1185.45万元,上年结转和结余2761.51万元,本年追加及调整预算2066.27万元;本年支出3197.83万元,主要用于:专项办学、因公出国(境)、科研课题等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基本建设、大型修缮、新增资产等资本性支出。部分项目经费因建设周期长等原因2019年度有较大结转和结余。结转主要项目及原因为:党性教育馆基本建设项目经费609.96万元。本项目已完工未财评,按合同支付75%,剩余指标需财评后才支付;信息系统整体升级改造经费815.00万元。由于本项目为统一整体,需按照一个整体招标实施,前期经费815.00万元2019年8月份才下达的指标,方案需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把关以及建设周期较长等原因此项目尚未完工;德政楼维修项目经费50.98万元。此部分经费为工程质保金;唯实楼维修改造经费418.09万元。由于2019年办公楼在维修,唯实楼临时作为全校教职员工办公场所加之维修周期较长等原因尚未完工;蓉园校区学员楼维修改造经费296.28万元。由于机构改革项目被冻结,2019年7月份才从原省直党校转达指标,加之维修周期较长等原因尚未完工;韶山干部学院筹办费103.31万元。由于人员编制未定,2019年下半年才下达指标等原因尚未结项;教科咨一体化及部分科研课题经费521.79万元,由于机构改革需核定编制和人才引进及课题产出成果周期长等原因尚未结项。剔除上述因客观原因影响无法完成的项目,其他项目经费均依规按时完成。项目实际执行率100%。已付款执行率53.18%。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校(院)无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支出。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校(院)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校(院)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的支出。

六、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绩效目标

1.高质量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培训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本领高强、清廉为民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干部培训轮训工作任务。计划举办主体班次30个以上,主体班培训人数1800人以上。通过加强学员管理,全年到课率、自学率、住校率、就餐率达97%以上,结业考试考核优良率达99%以上。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突出主业主课,积极开发教学新专题、打造一批优秀精品课,并实行讲授式教学与案例式、现场式等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力争开发6堂以上实训课程、10个以上专业化能力培训课程、50个以上新专题、20堂以上科研样本课。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力争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了20个以上专题。按照中组部编印的教学大纲,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专题在20个以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力争在2019年上半年,围绕“坚持底线思维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1+7+N”课程体系(“1”即一堂概论总课,“7”即七大风险的理论课程,“N”即结合实际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实训类课程),实现防范化解风险理论与实训课程全覆盖。

在主体班每周至少安排2个半天读原著,促进学员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分享会,推动学员紧密联系实际学深悟透。全年主体班学员共策划组织主题党性教育活动至少在10次以上。

2.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与研究。实施科研精品工程,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其他科研课题,高质量发表论文。力争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20项;力争出版学术专著15部以上;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0篇以上。

3.承办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举办的专题研讨班。进一步严格标准、规范要求,办出水平、办成品牌。力争完成研讨班100个以上,完成培训人次10000人以上。

4.承担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完成2019-2022年CTTI来源智库认定,高质量完成省委交办的重大智库委托课题。争取30项以上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复或被省级以上文件采用。

5.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通过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力争引进1-2名优秀博士,争取在“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智库领军人才”培养上有新突破。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严格执行研究生招生相关规定,严格教育管理,严格学籍管理,严格学术标准,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6.加大教师人才开展同国(境)内外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教师出国培训交流15人次以上,开展省内外培训交流150人次以上。

7.及时向省委常委会汇报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精神,策划准备召开全省党校校长会议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8.高质量开展湖南省团校、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湖南省民族干部学校的干部培训工作。计划举办培训班次12个以上,培训学员800人以上。

9.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帮助龙山县里耶镇新双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收入。力争帮扶村贫困人口脱贫年人均纯收入大于3700元。

(二)运行成本方面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1)强化预算编制管理。通过加强基础数据测算、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绩效目标更加明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所提高。

(2)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和管控力度。校(院)对校内24个项目经费开展了以部门为主体责任的绩效自评,增强了各部门预算绩效意识,为搭建了预算绩效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框架迈出了一大步。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2019年校(院)以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度清理了资金账目,进一步优化了会计核算方式,并借助现有内控信息平台,推行无预算不支出管理,每月进行预算执行情况通报, 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4)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2019年校(院)修改出台了《财务管理办法》《公务接待及工作餐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制度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为绩效管理的长效性提供了保障。

(5)全面加强内控建设。逐步将决策评价体系、制度体系、程序机制体系、岗位责任体系融入内控信息平台,为规范经济活动全过程,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绩效管理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6)全面推进信息公开。校(院)部门预算、决算、整体支出绩效报告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均按规定在校(院)门户网站公开,校内预决算通过召开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公开通报,并以文件方式下发各部门。

2.“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2019年,校(院)“三公”经费预算94万元,与上年度预算持平,本年实际支出89.8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0万元、公务接待费7.86万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42万元(其中:公车购置费0万元,公车运行费42万元)。“三公”经费控制率为95.6%。“三公”经费变动率为0。

校(院)始终把严控“三公经费”作为从严治校、正风肃纪的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各项管理制度,公务接待费持续低位运行;因公出国(境)费全部用于专职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公用经费控制、厉行节约情况

2019年,校(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过紧日子”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要求,勤俭办校,在年初压缩一般性支出预算152.4万元的基础上年中再次调减一般性支出预算152.4万元。持续加大对消费性支出的监管,紧缩办公经费,严控“三公”经费,精简办文办会,确保财政资金规范使用,提高支出的实效性。

4.项目支出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专项办学经费、基本建设及维修改造经费、科研课题经费、研究生经费、离休人员医疗经费、出国(境)经费以及办公设备购置等。剔除因客观原因影响无法完成的项目,其他项目经费均依规按时完成。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1)分解和落实项目责任,严格按合同和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严把项目预算关、审核关和验收关,政府采购执行率为99%,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真正取得实效。

(2)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从紧购置办公设备。

(3)逐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对资金运行和使用效果的跟踪监控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管理效率方面

1.预算完成率

2019年校(院)整体支出预算完成率为86.45%;剔除周期较长的建设项目和尚未结项验收的课题项目、尚处于筹办期间的韶山干部学院的筹办经费,2019年校(院)整体支出预算完成率为99.95%。2019年无新建楼堂馆所。

2.预算控制率

本年追加预算控制率为19.35%,剔除财政统一安排的绩效奖、综治奖及蓉园校区学员楼维修经费(原省直机关党校年初预算安排)以后,追加预算控制率为8.65%,较2018年略有下降。

(四)履职履责、履职效益情况

2019年,校(院)以预算绩效为目标,以内控建设为抓手,科学、合理编制预算,规范财务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履职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在2019年省直和中央在湘有关单位绩效评估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单位。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得分96分。

1.主体班培训产出

2019年校(院)共举办主体班次36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1864人次。承办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培训学员162人。

在教学管理中,校(院)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围绕党的新使命、新时代、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全年共开发教学新专题61个,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12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4个、政治能力建设专题3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开发专题14个,其它方面专题28个;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培训的重中之重。坚持在教学计划中重点部署、课程开发中重点安排,资源配置中重点保障,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形成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校(院)精心打造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获中组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好课程。无论学制长短,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贯穿教学各方面各环节,其中四个月学制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了21个专题,教学满意度较高。按照中组部编印的教学大纲,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专题26个,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体班教学培训必修课,并不断完善。2019年上半年,围绕“坚持底线思维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1+7+N”课程体系(“1”即一堂概论总课,“7”即七大风险的理论课程,“N”即结合实际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实训类课程),实现了防范化解风险理论与实训课程全覆盖。

落实了在主体班每周安排2个半天读原著,促进学员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分享会,推动了学员紧密联系实际学深悟透。全年完成了主体班学员共策划组织主题党性教育活动12次,以“牢记总书记嘱托,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先后在不同轮次的主体班组织征文大赛、学员论坛,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入脑入心。在春季和秋季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进一步强化中青年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斗争精神。

全年组织外请报告55场次,其中省领导杜家毫、李薇薇、乌兰、傅奎、黄兰香、王少峰、谢建辉、张剑飞、姚来英、陈飞、许显辉、陈文浩等为学员作专题报告12次;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比赛和全省党性教育精品课评选,突出用学术讲政治标准。全年课堂教学学员考核整体评分在96分以上,高质量完成了省委组织部下达的干部调训计划和各项培训任务,受到领导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2.科研课题产出

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为近五年新高。获批省部级项目20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4项,3项成果获评良好等次,优良率达75%;省部级课题结项19项,6项成果获评优秀等次。出版学术专著16部,其中人民出版社1部,百佳出版社7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26篇,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党刊发表文章7篇,在CSSCI和核心期刊刊物发表论文67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红旗文摘》转载摘编共16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省委党校基地名义发表理论文章20篇,基地再次获评全省优秀基地。在全省第十四届社科成果优秀奖评比中,1项成果获二等奖,1项成果获三等奖。《湖湘论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湖湘论坛》影响因子和二次文献在2018年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下次评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专题研讨班产出

全年承办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省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示范培训班、全省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全省党政领导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以及中联部2019年第三批老挝干部、中央党校第89期新疆班学员、上海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湘学习考察等短期培训班次129个,培训人数14860人。全年共完成轮训培训学员18456人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决策咨询产出

校(院)智库完成2019-2022年CTTI来源智库认定,省科技战略研究中心专业特色智库纳入来源智库。如期高质量完成省委交办的重大智库委托课题,《如何进一步净化我省政治生态》等3项研究成果均获得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校(院)25项决策咨询成果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级以上文件采用,《决策咨询要报》4项成果获得副省级领导批示,《创新发展报告》8项成果获得副省级领导批示。《决策参考—湖南智库成果专报》刊发校(院)研究成果9篇,8篇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积极发挥学员在资政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学员参与撰写6篇咨询报告,其中4篇获得了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5.推动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训产出

2019年校(院)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出台了学科建设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年度学科建设评估,为打造校(院)特色优势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引进两名优秀博士,1人获评2019年“湖湘青年英才”,2人获评“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一名专家入选湖南省智库领军人才。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在职研究生录取347人,毕业1211人;硕士研究生录取86人,毕业38人。同时,严格招生管理、教育管理、学籍管理、学术标准,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日益增强,管理日益规范,社会及学生满意度日益提高。

6.开展同国(境)内外机构和组织的交流产出

组织出国培训18人次,开展省内和省外培训164人次,通过合作交流开阔的眼界,提高了校院的人才队伍质量。为教学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参与党委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政策及干部培训计划的制定工作产出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是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基本遵循,贯彻落实《条例》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校(院)对照《条例》要求,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质量立校、实事求是、从严治校、改革创新,深入把握教学培训、科研咨询、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健全细化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并向省委常委会专题汇报省委党校工作,研究贯彻《条例》落实意见,省委常委会形成了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准确把握《条例》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运用《条例》做好党校工作的能力水平。会议明确:一是同意将党校工作纳入党委党的建设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内容,具体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落实。二是关于将党校教师纳入各级人才政策支持范畴、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总额、完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加强基本运行经费保障、改善相关教学设施等问题,由谢建辉同志牵头研究协调。根据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精神和乌兰副书记指示要求,校(院)采取“走下去”和“请上来”的方式,在全省开展对照《条例》找差距谋发展调研活动,全面摸排我省党校(行政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为高质量开好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做好准备,切实促进《条例》在我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落实落地。

8.团校、妇校、民族干部学校培训产出

共举办培训班次16个,培训学员893人。所有办班进一步严格了标准、规范了要求,办出了水平、形成了具有党校特色的品牌效应。

9.党委和政府交办的脱贫攻坚任务产出

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帮助龙山县里耶镇新双村建建设村组各类道路近16公里,村民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党建活动阵地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水利、垃圾清理等10余个项目全部竣工。建立运行贫困户与合作社联结机制,实现土地流转近200亩,初步形成柑橘、油茶两大规模农业产业,吸引近200名村民返乡创业,涌现10名产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178户农户发展产业。组织校(院)党员干部实地调研走访,共自愿捐助资金14万余元。发挥党校优势,继续开展中青班驻村入户体验式培训,发挥学员资源优势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新双村党员村干部来党校培训,指导加强村支两委建设,村民对村干部满意度提升至90%。省驻村办、纪检监察组先后对驻村扶贫点进行督查,均给予高度肯定。根据省委安排,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全年先后4次累计32天赴吉首市和桃源县开展实地督查,走访了171个村、3110余户村民,访谈和电话抽查1550余人次,查阅台账资料2752份,察看脱贫项目585个,反馈交办各类问题383个,有力督促了联点县(市)脱贫攻坚领域突出问题整改落实。

(五)社会效应、可持续能力、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

1.社会效应

充分发挥党校教师理论优势,学员实践优势,学校决策咨询功能推动湖南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提高了主体班学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能够更好的为党的事业和湖南省的建设贡献力量。

为社会提供了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所长,推动社会发展。

2.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9年校(院)对信息化系统整体升级和学员住宿唯实楼维修改造分别投资815.00万元和280.00万元,截至到2019年底,两项目仍处于实施之中,预计2020年完成。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校内硬件设施,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办学可持续能力。

3.服务对象满意度

主体班、研究生班满意度稳定在96.00%以上。社会公众投诉次数为零。

2019年,校(院)突出核心业务,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严格落实《关于落实从严治校要求全面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主体班学员在校表现综合考评办法》等制度,及时向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反馈学员在校表现情况。充分发挥学员管理委员会自我管理作用,每周日晚对学员回校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在晚间对自学和住校情况进行抽查,把学员自我纪律检查从学员宿舍、课堂延伸到食堂。学员在校期间没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5个不准”以及校纪校规现象,学员学习风气浓厚,班风校风好,全年到课率、自学率、住校率、就餐率都在97%以上,结业考试考核优良率为100%,“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已蔚然成风。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校(院)始终以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标准,确保主题教育不偏不虚、落到实处。省委巡回指导组给予充分肯定,校(院)作为省直六家单位之一被省委主题教育简报报道,湖南卫视新闻联播多次进行专题报道,《湖南日报》刊发《熔炉火更旺、阵地旗更高》一文阅读转发上万次,社会影响力大。

近年来,校(院)在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的面貌都持续向好,省委书记杜家毫同志表扬说:“党校的变化确实很大”。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经费预算完成率偏低。因机构改革两校合并,机构人员编制2019年10月份才下达,部分建设项目追加属指标下达时间较晚以及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项目进展较慢。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因对项目支出规律研究不深,校内部分项目考核指标细化和量化不够,投入产出经济性、效益性、满意度考核指标不够明确、不够完善。

(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具体体现在提高预算执行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履职问责方面的作用发挥欠充分。主要原因是校(院)相关制度欠完善,权责统一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完善内控信息全覆盖。在巩固基础信息、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的基础上,2020年将建设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基建管理、合同管理、评价与监督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全覆盖,为绩效管理夯实基础。

(二)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湘财绩〔2020〕6号)。修改完善《校院绩效管理项目费用支出细则》,按新会计制度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的要求科学分解财政预算,达到预算指标和绩效指标高度一致,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办法,落实项目绩效管理责任,严格项目管控过程,加快项目推进进度,建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提高绩效考核结果对预算编制的指挥作用。建立权责统一的管理办法。

对预算指标值变动较大的项目,如非客观原因,将在下年预算安排中压缩;对绩效目标完成的好项目要重点保障。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由实施部门完成,在校院内控信息平台上公示。对未按要求和规范完成,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将压缩下年的项目安排。同时将其完成的指标值纳入年度考核评比指标体系。

(三)进一步提高内控信息平台的管控作用。为了有效总结2019年平台运行的经验和教训,2020年财政预算分解编制中,积极采纳了审计成果,预算项目设置、指标值的设置与新会计制度经济科目更加融合,与财政项目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管控力。

九、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校(院)拟按照无效问责、低效减资的原则,将绩效评价自评结果融入到预算编制、年度考核等日常管理中,切实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整体绩效自评报告拟在2020年6月30日前在校(院)门户网站上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