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5月24日,《北京日报》“京报读书·思享”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教授王克修的文章《乡村在振兴过程中应该怎么办、怎么干、干什么?“千万工程”的方法论读本》,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千万工程”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源头。它预演了乡村在振兴过程中应该怎么办、怎么干、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有什么启示意义、从中应该学什么、在变化中有一些不变的是什么?其底层逻辑就是万变中的不变,它在面临变化时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会产生新的方法论。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通知》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密码是人,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人,必须紧紧抓住农民需求这一主要矛盾和实际情况,推动农民与集体关系的不断演进。“千万工程”是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调整,是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抓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结合乡村实际来凝聚人心。当农民实际与集体、组织的关系,发展到事业共同体这个层次的时候,才能形成治理有效、群众参与的乡村全面振兴良好局面。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性。本书总结提炼了“千万工程”中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理念与思想方法。一方面,“千万工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它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做起,以“小切口”撬动农村大变革,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如磐初心。另一方面,“千万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它立足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根据山区、平原、海岛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分类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因村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二是典型性。本书是一本学了直接可以运用的教材。全面介绍了浙江20年来实施“千万工程”的政策部署、工作指导、实践路径与工作方法,特别是介绍了29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学习参考,能够很精准又实操地把握“千万工程”的实践路径与工作方法,直接可以运用到各地的工作中去。同时,本书附表了浙江省“千万工程”重要政策文件,2003年到2023年浙江省历届“千万工程”现场会主题等。
比如湖南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可以推出甘溪村样本。调研发现,甘溪村的振兴从一开始就注重以人的建设为核心,坚持相信依靠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团结争取群众、组织引导群众,持续激活人的内生动力来走好振兴路。仅两年时间,通过“支部领着干、凡事自己干、大家一起干、每天加油干”,甘溪村的面貌由里到外发生了大变样,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认可并以文件形式向全国推介。
三是完整性。全书共九章,从“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千万工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机制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说服力,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考。
如何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干部读本》?
首先,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依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让浙江省千万乡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形成切合实际的模块化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各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其灵魂和精髓在于领会贯穿其中的理念方法。南北方乡村的发展速度、理念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相结合,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其次,结合实际找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切入点。因为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循序渐进,创造性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方面,要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要坚持“乡村一线工作法”,要始终坚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放在基层、放在推动发展上。
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为六个部分,根据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两个“确保”,是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围绕“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维度展开,明确了加快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对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提出要求。
最后,要加强《“千万工程”干部读本》的宣传。及时总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先进典型、优秀案例,多渠道、全方位展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唱响乡村振兴和中国经济光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