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45名66期中青二班学员承载着党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满怀热忱来到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开启为期四个半月的学生时光。转瞬间,课程已过大半,两个多月的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学出了坚定信仰。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之路”的正确性、“中国之治”的优越性、“中国之理”的真理性的认识,提高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二是学出了使命担当。老师们饱含深情讲述党一路走来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伟大历程,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洗涤着我们的灵魂,在深学细悟中,更加感到事业的崇高、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
三是学出了能力素养。聆听了众多领导、专家、学者的授课,他们密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解读党的理论和政策,能够切实提高我们推动事业发展、解决具体问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青二班的学员都是各个单位的中坚、骨干,如何在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笔者认为要做到8个要。
既要读经典,也要立当下。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我们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开辟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坚持、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前人又开拓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作为青年干部,一定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学懂、学透、学通,努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理想信念是立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青年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建立在坚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把人生理想自觉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作为青年干部,要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身入”基层,更“心入”基层,经常走到群众中去看实情、听实话,对于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出真招出实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既要“致广大”,也要“尽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致广大”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洞悉规律、辨明方向,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职责。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站在黄洋界问战士,从这里能看多远,有人说能看到江西,有人说能看到湖南。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今天,青年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真正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知大势,也要从细节着手,细节决定成败。“尽精微”才能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一般化,只会把问题掩盖,让结果事与愿违。多些精益求精的执着,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
既要有想法,也要有办法。人有两次素质上的飞跃,一次是把想法变成说法,另一次是把说法变成办法。人人皆有想法,只不过成熟不成熟而已,然而要把想法说出来,而且“说清楚、讲明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则大不一样。如果说能够把这些想法、说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办法,付之于行、见之于效,那便是大本事、大智慧。现在,一些青年党员干部正停留在第一次飞跃上,如何实现第二次飞跃,还需要更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对标找差、精准发力,及时发现和纠正理念偏差、思维偏差、方法偏差,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性和创造性。